《大學》注解(敬守版)
《 大學 》,既是年長一點人該學習的內(nèi)容,教導人們怎樣安身立命,怎么樣協(xié)調(diào)個人、事業(yè)、家庭、社會及自然的關(guān)系。
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與教育的作用肯定是分不開的。 下面就來看看古人的教學方法:
第一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先看第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大學之道,就是大人的教育方法,教育內(nèi)容,或者教育規(guī)律。
明德,就是光明的德行。是行得通的德行,是合乎社會發(fā)展的德行。是利己、利人、利天下的德行。
德,是按照“道”執(zhí)行后,所得到的收獲。
親民,就是更新人民的思想道德。
至善,就是最好的境界。到底怎么好,這句也沒有講,下文肯定有具體說明的。
止于至善,就是讓心事放到這個至善的環(huán)境里面。
這句話,通俗的解釋,就是要明白什么是真確的,再用這個真確的思想去教導人民,讓人民從心里上達到一種至善的境界。
大學之道,不是大行之道,講學習的事情的,是一種心里上的改變。
按照《內(nèi)業(yè)》的思想,人的形體是需要精神去充實的,精神真確,形體也得到完善,所以,明明德,止于至善,心理就有一個目標。這樣來看,也是很有道理的!
說的通俗一點,大學之道,就是統(tǒng)一認知。統(tǒng)一思想呢! 當然,這個認知,這個思想,是高明的,是無上完美的,是利己、利人、利天下的! 怎么統(tǒng)一呢?就是新民! 新的內(nèi)容是什么?就是明德!
就是用“明德”來“新民”,讓人民的思想,統(tǒng)一到一個“至善”的境界上來。
用統(tǒng)一這個詞,不如“止”這個詞好,止,帶有堅定,不動搖的意思,是說,通過“明德”的學習,不斷更新觀念,最后堅定這個“至善”的境界,毫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