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上午,暖風(fēng)習(xí)習(xí),兩人開啟了暴走模式。向北向東,沿著上塘河,穿過桑林,跨過小橋,一路都是蕭疏的野景。這年的春天來得遲,梅花還沒有開盡,沿塘堤都是星星點點的野梅,讓人賞心悅目。十多里的路,又曲折又高低不平,急走二個小時,中午時分來到皋亭山下。
時間過去近百年,皋亭山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改造,半山于2011年1月被批準(zhǔn)為國家級森林公園,上山線路已有多條。郁達夫和何君當(dāng)年走的路線是經(jīng)半山娘娘廟至山頂,再原路返回。如今,原在半山的娘娘廟已坍塌,新廟建在山腳。(郁達夫登山線路如圖中紅線所標(biāo)):
郁達夫和何君在茶館里和村民們討論半山娘娘的故事,又在山門前的小亭子里,興致盎然地玩了一會牌九。半山娘娘廟,本名撒沙夫人廟,俗稱半山廟。南宋建炎年間,倪姓娘娘勇救康王,廣為傳頌。高宗即位,敕封“撒沙護國顯應(yīng)半山娘娘”,立廟塑像?,F(xiàn)存寺廟為1990年,由倪氏后裔發(fā)起重建,分大殿及后堂觀音殿,成為本地舉辦民俗活動的舞臺。附近為停車場。
由山門行1700步,即到娘娘廟遺址,古山道皆為青石板壘成。半山娘娘廟聲名遠(yuǎn)播,明清時期,每逢五月初一娘娘誕辰,西湖周邊龍舟悉至半山,城鄉(xiāng)夫婦爭相入廟,殿堂幾無立足之地,歷代文人多有題詠。1932年,廟宇重修。郁達夫和何君看到,正殿三間,雖傾頹灰黑了,但后面的觀音堂,卻是新近粉刷過的。抗戰(zhàn)后期,娘娘廟被侵華日軍炸毀,現(xiàn)僅存石頭柱基。
▲山道皆由古青石板壘成
由娘娘廟遺址再行2000步,即至山頂。郁達夫在山頂看見了杭州城里的煙樹人家和錢江南岸的青山。2016年,山頂以南宋建筑式樣建成望宸閣。登閣四顧,可一覽全城景色;西望西湖,滿目蒼翠;南眺拱宸橋,市井繁華;東瞭黃鶴諸山,蜿蜒如帶;北覽杭嘉湖平原,河道如腸。
▲拱宸閣上望去,龍山、虎山、黃鶴山諸山一脈相連,連綿10余公里,遠(yuǎn)處最高峰海拔361.1米。
郁達夫與何君從原路下山,詩人何君又跑到半山娘娘廟,在墻上題了首詩,記錄了此事。
這條古道,攀登時,雖然頗有野趣,但兩邊墳塋眾多,甚煞風(fēng)景。近年來,景區(qū)已新開多條線路,設(shè)置多個入口,特別是半山龍山虎山山脊連通后,不必再走回頭路。春光爛漫,桃花夭夭,這是杭州第二條 “十里瑯珰”。
登山線路現(xiàn)有多條,本文提供兩條:
一條是山脊線。從半山景區(qū)入口至半山觀桃,經(jīng)翠峰攬勝,到望宸閣,再到慕云登高,最后到虎山公園的仙人谷。全長4公里,耗時約2小時。這條線路視線好,可以放眼遠(yuǎn)眺,俯察群山。
第二條是休閑線路。自半山娘娘廟廣場開始,經(jīng)過“林巒蒼翠”牌坊,步入原生態(tài)道路,經(jīng)龍山水庫、虎山水庫,最后到虎山橋,全長3.8公里,只需要一個小時就可以搞定。(圖中紅線所標(biāo)為森林綠道主線,白線為支線)
▲“林巒蒼翠”牌坊在半山娘娘廟廣場旁,這條山道輕松愜意,適合親子游。
近年來,黃鶴山以東的龍居寺一帶建成了皋亭山景區(qū),以千桃園及孝文化聞名。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桃花盛開之季,都要舉辦觀桃節(jié),并設(shè)計了多條游線,足可讓游人一飽眼福。
▲2022年4月2日第九屆皋亭觀桃節(jié)的主題:桃里皋亭山,宋韻最杭州。
80多年前的那次皋亭一日游,郁達夫兩人從山頂下來時,已經(jīng)暮色四合,他們又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急急跑回筧橋。
這天的暴走,實在酣暢?;爻搪飞?,郁達夫步何君韻,作詩一首,記載此行。
春愁如水刀難斷,
村釀偏醇醉易狂。
笑指朱顏稱白也,
亂拋青眼到紅妝。
上方鐘定夫人廟,
東閣詩成水部郎。
看遍野梅三百樹,
皋亭山色暮蒼蒼。
當(dāng)時杭州城不大,皋亭山走完,算是基本蕩遍了杭州的角角落落,對杭州有了全方位的認(rèn)識。就在當(dāng)月,郁達夫提筆寫了《杭州》一文,還借明代高濂《四時幽賞錄》的表述,理出了一年四季欣賞杭州的角度。
一、春: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里菜花,虎跑泉旁試新茶,西溪樓上啖煨筍,保俶塔看曉山,走蘇堤看桃花。
二、夏:蘇堤看新綠,三生石談月,飛來洞避暑,湖心亭采莼。
三、秋:滿覺隴賞桂,勝果寺望月,水樂洞雨后聽泉,六和塔夜聽錢潮。
四、冬:三茅山頂望江天雪霽,西溪道玩雪,鎮(zhèn)海樓觀晚炊,除夕夜登吳山。
“看山如讀畫,游山如讀史”。皋亭山頂?shù)木吧?,給郁達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東邊的黃鶴峰和北邊的超山,在此后的著作中,他多次提及。黃鶴峰是元四家之一、趙孟頫外孫王蒙的隱居地,王蒙在這里讀書、畫畫、喝茶、漁耕20多年,把日常生活,畫進了《春山讀書圖》《谷口春耕圖》《煮茶圖》,這樣的生活,是郁達夫十分向往的,他的心里已經(jīng)在描劃造屋的理想:“地皮不必太大,只教有半畝之宮,一畝之隙,就可以滿足。房子亦不必太講究,只須有一處可以登高望遠(yuǎn)的高樓,三間平屋就對……”
不過這次暴走,郁達夫并沒有欣賞到盛開的桃花。一年后,他看到前往半山的香船,突然想起了那天的景色:
半堤桃柳半堤煙,
急景清明谷雨前。
相約皋亭山下去,
沿河好看進香船。
這年年底,他按照自己的造屋理想,開始修建“風(fēng)雨茅廬”,取這個名字,原想躲避亂世中的風(fēng)刀霜劍,沒想到建成后不久,郁達夫就南下福建抗日,從此極少回杭州。“相約皋亭山”、重游娘娘廟,成了郁達夫一生的遺憾,而皋亭山上的桃花,也終究只是他心底最美好的念想。
▲“風(fēng)雨茅廬”位于杭州大學(xué)路場官弄63號,1936年5月1日郁達夫遷入此屋。該宅分正屋和后院兩部分。
有三間正屋,正中為客廳,東西為臥室。后院建平房三間,為書房和客房。假山點綴,林木參差,環(huán)境幽雅,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平房別墅。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正屋周邊裙房現(xiàn)有單位辦公。
文/樓倻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