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樓市一有升溫的跡象,普羅大眾便蠢蠢欲動。
去年還斬釘截鐵說不要買房的小劉,開年后幾乎每個周末,奔波在各大售樓處跟中介門店里。
“3號線沿線看了大半,這周末4號線走起。”
小劉多年前在城北買了套帶學(xué)區(qū)的“老破小”,按當下市值,差不多能賣個200來萬,加上手頭的現(xiàn)金,準備換套總價400萬的房子自住。
前些天,他又發(fā)來微信,問起A樓盤的情況。109㎡三房兩衛(wèi)、四開間朝南的戶型,很對他胃口。
打開圖片一看,A樓盤不就在桃源。之前桃源新盤扎堆時,就曾推薦過,卻說對那一帶無感。
外加市場行情下行,看不清后市,便不打算all in。過了個年,態(tài)度竟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變。
02
像小劉這樣,“突然”冒出來的剛需,年后多了不少。
最直觀的,是年后新房中簽率走低。蕭山未來社區(qū)總部的德信觀奧宸府,年后加推了100套房子,191人報名,中簽率驟然低至52.36%。
蕭山拆遷戶周周很是后悔,去年底還是隨到隨買狀態(tài)時,沒有及時出手。
也不怪她,觀奧宸府年前兩次加推,都以流搖收場。自己又是自住,去的時候好樓層全部賣完,聽說加推就定在年后,不想將就的她,自然要等一等。
這一等,卻等來了搖號。“不就是過了個年,怎么一下子冒出這么多要買房的人。”周周很是費解,人一多,銷售們的態(tài)度都變了。
不單是未來社區(qū)總部,近市中心的新盤,年后中簽率都有走低的趨勢。
比如金沙湖,去年幾乎已經(jīng)不太需要搖號,今年初濱江興耀湖翠里首開,中簽率又降回53.49%。
喬司前后反差更大。中天海威云詠汀洲府,去年11月起,連續(xù)3次加推,均以流搖收場。
今年2月再度推盤,64套房源吸引了166人報名,中簽率不到40%。當中,還包括了1位人才。
相隔不遠的疊翠迎賓府更火。首開156套房源,515人報名,中簽率只有30%。兩盤幾乎前后腳登記,換言之,光喬司一個板塊,就吸引了近700人報名。
03
去年下半年,這些近郊板塊的新盤,還是另一番模樣。
開發(fā)商們有的送奧迪、送車位,有的送家電、送裝修,就連許久未見的首付貸,也重出江湖。饒是使出十八般武藝,卻收效甚微。
市場上的真剛需,仿佛“集體失蹤”,兩耳不聞房事。降溫的勢頭,從臨安、富陽,一路向余杭、蕭山,乃至主城區(qū)蔓延。
年前,江南岸一新盤,還打著工抵房的名義,降價銷售;工抵房活動一結(jié)束,又是送車位,變相降價。
農(nóng)歷新年一過,“失蹤”的剛需們又活躍開來。
好消息太多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暖風(fēng)頻吹,全國樓市一夜間春回大地。杭州表現(xiàn)更是惹眼。
這周二,兔年的第二場土拍,60家房企爭奪蕭山市北一宅地;二手房更是揚眉吐氣,日成交量屢破300大關(guān),直沖360套。
其實,他們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是一直都在。
之所以隱身,一是名下的房子無人接盤,房票、資金騰不出,自然不敢接新房;二是去年下半年悲觀情緒彌漫,生怕爆腰花(房價暴跌+腰斬)。
非限購區(qū)一再擴大,二套房首付降至4成,再加上層不出窮的降價、虧本賣房的消息,剛需手上那三瓜兩棗,經(jīng)不起一點風(fēng)浪。
小劉說,要不是名下的老破小年后看房的人多了,讓他看到了希望,才不敢看新房。“賣不掉名額騰不出,看了也白看。”
04
看房的人是多起來了,可問題也跟著來了。
多個售樓處也反應(yīng),年后來看房的,有不少是像小劉這樣,需要賣掉房子騰名額跟資金的買家。
這些人手里握著的,多數(shù)是二手市場上占比量大、短時又難賣出高價的房源。
別看年后杭州二手市場氣勢如虹,日成交量屢超200套、300套,當下能走量的,還是小區(qū)里的低價房源。
買家砍價有多狠?中介跟我說,有套掛價兩百二三十萬的房子,買家只肯出180萬,直接砍了近五分之一。
現(xiàn)實雖然殘酷,真急著要賣舊房換新房的,也只能咬牙割肉。畢竟,杭州二手市場的競爭太激烈了,光是掛牌房源已超20萬套,每年還有源源不斷的新房交付。
造成的連鎖反應(yīng)是:賣舊房、買新房的客戶,賣不出高價,只能上車小戶型。
金瀾府年后之所以能快速去化40多套尾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有110㎡的小戶型。同板塊的中海翠攬云境也是如此,年后106㎡十分走俏。
現(xiàn)在不買,接下去上車艮北的門檻,直接抬高100萬。
即將加推的江翠軒,起步129㎡;中天艮北新項目,同樣起步130㎡,都定位改善四房。
未來科技城也是如此。雖然年后新房中簽率有所下滑,但多是沖著小戶型、總價承受力有限的剛需、剛改。
05
剛需族,一向如樓市里被驅(qū)趕的羊群。
但凡市場有點風(fēng)吹草動,他們就驚恐、焦慮,然后慌不擇路地跟隨。
正如有開發(fā)商說的:客戶還是那些客戶,并沒有變,變得只是他們的心態(tài)。原來是不敢買,現(xiàn)在是怕買不到。
當然,買漲殺跌乃普遍人性,中產(chǎn)和富人大多數(shù)時候一樣也無法避免。
只是剛需手上籌碼更少,騰挪空間更窄,損失厭惡更強烈,加上信息往往不對稱,患得患失之間,更容易成為別人鐮刀下的韭菜。
他們是中國樓市的耗材,滋養(yǎng)了市場,燃燒了自己。
樓市慘淡時,靠他們的微薄需求勉強續(xù)命;樓市起風(fēng)時,借他們6個錢包支起第一根杠桿;樓市暴漲時,豪宅率先日進斗金,他們卻望斷天涯路。
來源: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