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消息當中最幽默的一條,還得是VogueMe發(fā)過的專題報道,雖然是一篇關于做夢的推文,但當中描繪的那個場景,也和如今的現(xiàn)實形成了異常鮮明的對比。
粉絲和很多經(jīng)紀公司實際上是一樣的:愛豆做好了,那是我們的眼光沒看錯。愛豆沒做好……愛豆怎么可能做的不好?
在馬嘉祺宣告自己落榜的短文微博下面,有人寫了長文,開頭說“我們心情氣和的來講這件事吧”。然后在800多字里,又是“打碎自己”,又是“撕開胸膛”,甚至還要“跪在蒼茫的大地上歇斯底里,將自己的骨頭都打破揉碎。”
這個文采,瓊瑤阿姨看了都要直搖頭。
還有的更離譜,質問他為什么要感到抱歉?說“我們深知課程不易,何況你還是半工半讀。”結尾又說,“他也可以是個普通人”。
真正去半工半讀的學生要是看到這個,恐怕都能氣得吐血。
有位叫“三國殺火樹”的博主,在微博轉發(fā)了有關馬嘉祺藝考培訓花費30萬的消息,評論說“這錢不如給我”后,微博很快被粉絲攻陷了。
粉絲把火樹稱作“九漏魚”。去質問他,“你一個九漏魚逼逼什么?請問你是985還是211,還是被清華北大錄取了?”
結果,火樹不光是高考狀元,還真的是清華大學的工學博士。
粉絲當然不會因為他真的是清華博士就立刻認輸,改口問“清華博士怎么了?作為博士,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做出什么貢獻了嗎?”
這個問題依然得到了火樹的回復。
但粉絲依然不滿,表示“別把學歷看得太高,也別把自己太當回事,現(xiàn)在這個社會不缺學霸。”
這套“雙標”原則,在粉圈也早就見怪不怪了。
自己的愛豆是學霸時,“學霸”就是一個好詞。當“學霸”這個詞用在了一個和所在群體對立的人身上,它就變成了一個無所謂意義的詞。甚至因為對方是“學霸”,還能體現(xiàn)出中國教育的失敗。
這套邏輯,看完我直呼絕絕子,Super idol的笑容,都沒你的絕。
凡事就怕對比,同樣是和高考相關的新聞,考了623分的外賣小哥,自稱是反面教材。而馬嘉祺的粉絲,沉睡在這個群體給自己編織的夢境里,不肯醒來。
很多網(wǎng)友表示,以前只知道“養(yǎng)成系”是粉絲陪著愛豆一步步從無人知曉走向萬人敬仰。結果現(xiàn)在,不光要粉絲自己花錢給愛豆補課,還要像真實的爹媽一樣,看著他考砸,同時也看著錢全打了水漂。
從馬嘉祺高考這個事件引發(fā)的一系列風波,我只能感受到如今娛樂圈的浮躁。
比如說,在粉絲的眼中,因為是養(yǎng)成系,所以“自己家的孩子”。別人是不能說不好的,“好”的部分你可以說,但“不好”只有我們自己能說。然而,我們,根本是不會覺得愛豆不好的。
結果不好,只是他年紀還小,壓力過大,無論哪兒做得不好,他都永遠年輕,永遠萬丈光芒。
再比如現(xiàn)在這個時代,不需要什么作品,上一上綜藝,有粉絲,有數(shù)據(jù),那這就已經(jīng)是一個成功的藝人了。
我們有多久沒有因為一個作品好看,因為演員在當中演得好,而讓這個作品和里頭的新人“紅”了。我們有多久沒有見過一個人,像周杰倫,王力宏,陶喆那個時期,是因為作品好所以值得被喜歡,而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所以哥哥做什么都是好的。”
不斷有人用數(shù)據(jù),用刷屏的方式告訴你,“連這個都不知道?你過時了。”
有次我出于好奇,花錢買了這兩年選秀節(jié)目出道那些愛豆的專輯。曲風基本都是一樣,聽一遍不太可能記住。歌詞更是千篇一律,來來回回,唱的就是一件事——“你們不認可我,就是你們嫉妒我”,“老子(娘)有的是錢,你們過得沒有老子(娘)好”。
平均每首歌,都會出現(xiàn)一次“荊棘”“夢想”“逆風”“hater”?墒沁@些歌曲讓人感受最深刻的,除了傳達出一種假大空的“正能量”,就是一種莫名其妙的戾氣。
想讓別人覺得你好,首先你得讓別人看見,你到底好在哪里。而不是只會一味的告訴別人,“我就是好,你不懂得欣賞,是你的問題。”
我們當然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完美的,而那些沉迷“完美偶像”的粉絲們,或許也是知道的。
只是他們在從給偶像創(chuàng)造“完美人設”的那一刻起,似乎也同時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種人設,就是:“即便我是個普通人,但是我喜歡的東西,絕對不能普通”。
挺掩耳盜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