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贊過
收藏: 4次 | 閱讀數(shù):12642 | 回復數(shù):23
小到感冒、處于生理期,大到做完手術(shù),你可能常被醫(yī)生叮囑“忌食生冷食物”。
其實,這種說法并非現(xiàn)代醫(yī)學提出,《傷寒論》等我國古代醫(yī)學論著曾多次指出。 「生冷」食物并非所有人的禁忌,有些人吃反而獲益。 “生”和“冷”是兩種概念 不少人聽到生冷食物,第一反應是冰淇淋、冰鎮(zhèn)飲品等。事實上,你可能對這個詞匯的理解有些狹窄,“生”和“冷”是兩種不同的情況。所謂“生”,主要指未經(jīng)熱處理的食品。按照與“熟”相反的定義,“生”的食物分為以下幾類: 常規(guī)無需熱處理的食物,如水果、部分蔬菜等; 常規(guī)需要熱處理但未進行熱處理也可以吃的食物,如生魚片、生腌、沙拉等。 “冷”食物的范圍也分為兩種: 溫度偏低的食物,如冷飲、雪糕等; 食物性質(zhì)屬于寒性或涼性,如苦瓜、芥菜、冬瓜等。 按照以上劃分屬性,不難看出,生的東西大多是冷的,而冷的東西不一定是生的。 比如冬瓜、苦瓜,煮熟后也屬于寒涼食物,只是涼性會因為熱處理后略有減少,但這種熱處理并不能使其改為熱性。 生、冷食物對身體有“損耗”共性 一些人可能會疑惑,既然生與冷是不同的食物評判方法,為什么要將兩者并列提出? 按照中醫(yī)理論,因為生、冷食物具有共性,均會消耗人體陽氣。中醫(yī)學“補土流派”創(chuàng)始人李東垣在其著作《脾胃論》中指出,“亦忌冷水及寒涼淡滲之物及諸果,恐陽氣不能生旺也。” 人們常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對于人體而言,陽氣就像是太陽,具有溫煦、推動、興奮、升騰、發(fā)散等作用,可增強臟腑組織器官功能,促進機體新陳代謝,防御外邪侵襲人體。一旦陽氣不足或者運行不暢,就可能招致疾病。 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來看,經(jīng)常吃生冷寒涼的食物會讓胃腸溫度急速下降,血流量減少,造成功能失調(diào)。 人們常吃的西瓜、黃瓜、苦瓜、冬瓜、絲瓜、茄子、蘿卜等果蔬,都屬于寒涼食物,吃多了容易損傷脾胃,輕則胃部不舒服,導致腹瀉等癥狀,重則誘發(fā)胃疼或其他胃腸疾病。 尤其是秋冬,脾胃更加脆弱,最好吃些溫補食物。 3類人更偏愛吃生冷 吃生冷并非一概而論地說所有人都要忌口。中醫(yī)理論中的“陽氣”并非越多越好,保持機體內(nèi)的平衡才是關鍵。舉個簡單的例子,陽氣旺盛就容易上火,因此中醫(yī)常說“氣有余便是火”。 能否吃生冷也和體質(zhì)有關,通常情況下,以下幾類人更喜愛吃生冷食物: 小孩 兒童作為中醫(yī)常說的“純陽之體”,更容易出現(xiàn)各種上火癥狀。 北方人 相對南方人而言,北方人體質(zhì)壯實,喜歡吃肉,因此更容易上火,吃生冷食物比例更高。 在海邊生活的人 海上作業(yè)日照時間長,容易上火。大多數(shù)喜歡吃生冷食物的人都是容易上火的群體,因此進食生冷食物是一種保持體內(nèi)“陰陽平衡”的合理選擇。 對于身體壯實或容易上火的人來說,適當消耗一下過多陽氣并非壞事。 對于普通人來說,吃生冷食物有以下講究: 應時而吃 在氣候炎熱的夏季及燥邪為患的秋季,可以適當吃生冷瓜果蔬菜,因為水果可以對抗氣候中的熱、燥之性。 但是,寒冷的冬季就不適合進食生冷的瓜果蔬菜。簡單說,什么時候產(chǎn)的東西就什么時候吃,順應自然規(guī)律。 涼物熱吃 比如在涼菜中加入辛辣的蒜頭,把冬瓜、苦瓜等進行煎煮等,都可以有效減低其涼性。 需要提醒的是,吃生冷食物要量體而行,如果本身體質(zhì)就不適合,吃多了反而會誘發(fā)或加重疾病。 秋冬多吃3類“溫補”食物 天氣越來越冷,吃對食物也能幫助御寒。建議大家適當多吃以下食物,讓身體持續(xù)供熱。1增加蛋白質(zhì)攝入 蛋白質(zhì)本身具有很高的“食物熱效應”,人們吃涮羊肉會渾身冒汗,如果只吃涮白菜、涮面條,不可能達到同樣的溫暖效果。怕冷的人吃點牛羊肉有利保暖,但高血壓、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攝入量。 2增加鈣攝入 對于不貧血但缺鈣的人來說,乳制品也有助抗寒。有動物實驗證明,鈣不足,脂肪合成會增加,產(chǎn)熱能力下降,也會妨礙抗寒能力。 3烹調(diào)加些香辛料 辣椒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huán),能夠起到發(fā)熱作用。吃加了香辛料的食品,如花椒、大茴香、蔥、姜、蒜之類,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消化液分泌、血液循環(huán)的雙重效果,身體散熱會增加。 來源:《生命時報》 |
快速回帖 使用高級回帖(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