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古箏手指僵硬、無力、手腕無法放松...
上述這些問題幾乎是每個初學者都會遇到的,你中過招嗎?遇到這些問題,怎么解決呢?看專業(yè)古箏老師怎么說!
手指僵硬?為什么?
彈古箏手指僵硬,多半是因為基本功不過關。想要改善這種情況,那么需要注意:如果你每天練兩小時琴,那么之前至少30 分鐘的時候要留給基本功!
其次,要做到以下幾點:
1.準備彈琴之前先放松整個手臂,感受放松的狀態(tài),記住這個狀態(tài)。
2.開始彈琴的時候,記得深呼吸,注意你的手型,小指不要翹起,完全放松,是一個圓潤的狀態(tài)。
3.剛學新的曲子的時候因為對曲譜和指法的不熟練,會忘記對手型的關注度,這個時候不要著急,把曲子的每一句單獨拿出來練習,一句一句的熟練。在熟練之后,你的手法會自然而然的變漂亮,放松,游刃有余。
彈箏的時候手指沒力度?怎么辦?
練琴人常說,“養(yǎng)其指,練其音”。
彈箏是需要指力的,力度決定著發(fā)音的質(zhì)量。力度過大,聲音太噪,聲音的美感降低,也容易破掉;力度太小則聲音發(fā)虛,輕飄飄的感覺,不扎實。事實上,對于古箏演奏的力度,除了保證一般意義上的力度之外,最重要的還要講究變化。在這里,力度“不足則音虧,太過則音支離”。意思已經(jīng)很明了了,力度不夠就會導致聲音的虧缺,音質(zhì)不結實,聲音不具有穿透力;而力度過大則會使聲音太噪,甚者出現(xiàn)呆板、呆滯、硬邦邦的感覺,缺少圓潤的感覺。所以這個力度要適中。沒有一般層面上的力度作為基礎,那么力度上的變化也將會受到影響。力度的變化有無決定著音樂張力的有無。力度變化對比明顯,音樂層次感強,主次分明。沒有明顯力度變化的音樂往往呆板、聲音,缺少生氣。此外,力度的大小變化也決定著音色的變化。
對于力度的掌控,需要不斷揣摩,需要實踐,以掌握火候。不能過于強調(diào)力度,也不能僅僅限于彈出聲音來就可以。
我們經(jīng)常見到有些人唯恐自己彈奏的發(fā)音太輕,而過于強調(diào)力度,由此導致大胳膊高抬,借助胳膊揮動的力氣帶出發(fā)音,大指與中指的力量都一致了,貌似也音量大了些,但是卻沒有照顧到音質(zhì)、音色這兩個層面。要知道聲音的結實與不結實,不全在于用力的大小,還在于觸弦的具體方法、角度,觸弦的深淺等等因素。
1.力需要氣的支撐,這就需要我們做好呼吸的工作了。恰到好處的呼吸可以有助于力度的拿捏,而沒有“氣”的支撐,力也顯得比較單薄和無助,更不用提音樂具有多大的張力,多么能打動人心了。
2.對練習曲要高要求對待。彈奏古箏應該注重最初不同節(jié)拍練習曲的練習。從節(jié)拍這一層來看,4/4拍的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次強弱,3/4拍子是強弱弱,2/4拍的是強弱。這是我們從一開始就要注重的。練習中一定要做到的。
改變手腕僵硬,可以這樣做!
手腕的僵硬,不僅使手腕本身失去靈活性,還會“禍及”手指和前臂:手指將失去自由活去的能力,前臂的筋肉,也會緊張起來。從手指到肘部,好像失去了所有可以活去的關節(jié)。
怎樣才能改變手腕僵硬?
(1)強調(diào)手指的積極和動。
(2)開始不要強調(diào)音量(力度),用較小而均勻的力度做基本練習。
對于年齡較大的初學者,可以試做這樣的活動:不在琴弦上,先提起前臂、在懸空中將手腕持平、穩(wěn)定不動,然后利用腕關節(jié)的作用,控制手部做、向上、向下、向左、向在以及劃圓(順時針和逆時針)的動作。
手腕另一個比較常見的毛病,是腕部過高。過高的腕部,勢必造成掌關節(jié)和手指處于朝下斜著的狀態(tài)。這就是妨礙了手指的上下運動。唯有將手腕放平,才便利于手指的上下運動。
如何解決呢,什么情況下手腕是完全放松的?
所謂完全放輕,應該理解為手腕毫不用力、不去有意識地控制手、也不妨礙前臂、近乎平靜無事休息,下面幾種情況就大致是這種狀態(tài):
(1)當手指撥動琴弦并留在弦上時。
(2)當用前臂帶動手從琴弦上提起時。
(3)當用前臂帶動手在琴弦上方做較遠距離移動的“飛翔”時,在那飛行的“途中”。
免責聲明:內(nèi)容均來自網(wǎng)絡,小編僅做收集整理,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