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藏心底的惡之花

二維碼
更新于2014-07-01 01:29:37
2527
閱讀
3
回復

你毒牙般的辭藻令人望而生畏
    我卻在它們背后看到一個受苦的靈魂
    
    如在煉獄中煎熬
    到處是燒紅的鐵與滾燙的巖漿
    你在肉體的狂歡中尋找天堂的美
    虔誠的心躲在角落里悲泣
    
    你的雙眼是盛酒的杯盞
    合著血淚你將這辛辣的液體飲盡
    醉里享有無上榮光
    醒后復又惆悵徘徊
    
    愛情終歸是夢幻泡影
    美人總會成一具尸身
    掛著邪惡之名的天真花朵
    詩人啊,你過于熱烈的心是你最大的罪名
  
  ——【法】波德萊爾 《惡之花》
  (人民文學社,2008,錢春綺 譯)
  
  
  【一】她不是奧黛麗赫本。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
  最初認識她是在08年的電影《The Other Boleyn Girl 鳩占鵲巢》。我所喜歡的都鐸王朝的題材。
  她飾演的是英王亨利八世赫赫有名的第二任妻子安博林(Anne Boleyn)。
  然后又在我很喜歡的電影《V for Vendette V字仇殺隊》。這個故事是課堂上老師講奧威爾的《1984》時放的。
  她的勇敢演出讓我很是驚訝。同時也因這部片子愛上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再到她參與的法語片《Paris, Je T'aime 巴黎我愛你》。
  再來,就是這部《Black Swan 黑天鵝》。
  
  有人說,她是奧黛麗赫本第二。
  但她不是。
  她和奧黛麗赫本沒有絲毫的關(guān)系。
  
  她的輪廓有著自己的味道。
  而顯然的,赫本早早地投入到演藝事業(yè)里,且耗費不少精力在坎坷崎嶇的感情路上。
  但是娜塔莉。聰明地選擇完成自己的學業(yè),熟練掌握多國語言。任何一樁事都沒有耽誤。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個偶像想去學習去超越。
  但絕不是成為某某『第二』。
  
  
  【二】當王子選錯了公主
  
  電影情節(jié)可以簡單的歸納為芭蕾舞《天鵝湖》的『排練全過程』。
  從前一代天鵝公主的退下,到新一代女主角的選拔。
  在焦慮和掙扎間,在茫然和疑惑間,總監(jiān)最終選擇了Nina出演天鵝公主。
  
  擁有一個因為意外懷孕而放棄了自己舞蹈生涯的前芭蕾舞演員的母親,Nina承擔的比其他人更多的壓力去爭取到夢寐以求的角色。
  所以,在家中小小的空間里,陳列鏡子和鋼琴還有騰出來的空地,為的是讓Nina能更多利用私人時間去練習,成為第一。
  因此,當她感覺到選拔失利而女主角可能他人所得時,她激動,她失落,她歇斯底里地奮力練習。去耗費自己所有的力量。
  當她去懇求總監(jiān)告訴他自己有多刻苦甚至已經(jīng)準備充分時。她得到的,是一個侵略而莽魯?shù)奈恰?
  也因為這一吻。掌握選角大權(quán)的王子最終選擇了她成為奪目耀眼的公主。
  
  公主也許是別人。Nina知道。
  就如同《天鵝湖》里的代表純真白天鵝奧杰塔(Одета)和偽裝成奧杰塔的黑天鵝,代表神秘與邪惡的奧吉利亞(Одилия)一樣。
  如同正式公布前的傳言,公主的角色也許是另一個女生。但是王子最終選擇了她。
  而她。Nina。已經(jīng)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那個本該擁有幸福的奧杰塔還是奪人所愛的奧吉利亞了。
  
  選拔會時,總監(jiān)告訴Nina,她出色的能力,可以很好地展現(xiàn)白天鵝的角色予觀眾,但若要同時演繹黑天鵝,Nina仍有一定的進步空間。
  而在隨后密集辛苦的排練過程里,Nina的身心都被角色煎熬。
  源自母親的期望,自己的要求,和總監(jiān)的期許所帶來的壓力,讓她一次次地陷入瘋狂而無意識的自虐當中。
  她頭腦中的清醒被不斷地吞噬,她的精神一步步地瓦解。
  因為她從一個自身生活簡單到乏味內(nèi)心單純到稍顯無知的儼然是白天鵝的代表,一次次碰撞于蛻變之后,最終挖掘出自己內(nèi)心屬于黑天鵝的一面。
  這樣的蛻變這樣的化蛹成蝶的過程,造就了她,也毀了她。
  
  到最后,『天鵝公主』已經(jīng)不是原本的Nina,而Nina,也不再是屬善的那個『公主』了。
  
  當王子選錯了公主。他的一吻,迷亂了情節(jié)。
  公主的角色因此誕生,而角色的真實自我也因此毀滅。
  
  
  【三】在欲望超越一切的時候
  
  一個人追求夢想并最終實現(xiàn)愿望,和一個人追求夢想但最終自我毀滅的區(qū)別是:前者羨慕他人卻不妒忌,后者的憎恨想奪去他人所有。
  所以,當欲望超越一切的時候,會有奇跡出現(xiàn),亦會有悲劇產(chǎn)生。
  
  退下的前任天鵝公主,在Nina作為新天鵝公主被介紹給公眾的酒會上,目光如針,痛恨地扎向新人。
  一個人目光中流露出的失意,并不能掩蓋她自身散發(fā)出來的時光沉積歷練出來的韻味。
  但倘若一個人的眼里只剩恨意,只看得見猛烈的怒火灼燒,那一剎那,芭蕾陶冶出來的優(yōu)雅情調(diào)便蕩然無存。
  也許是黑白天鵝并存于她心中,在退幕之后,她內(nèi)心洶涌的憤恨不平,剎那間淹沒了她的理智,也因此讓她遭遇車禍,此生慘淡。
  
  而Nina。飾演黑天鵝對她的挑戰(zhàn)就是讓欲望超越一切。
  母親因愛戀帶來的意外插曲而終結(jié)舞蹈生涯,成為了一位芭蕾未來之星的母親和督促者。因此,她以自身經(jīng)驗為訓,嚴厲監(jiān)督Nina的生活圈。
  每每接到的電話,必然是母親打來的。
  而一個成年女子的房間里,卻布置得如同涉世未深的少女般。
  當總監(jiān)問她是否有過戀愛,她搪塞地一筆帶過,說有幾回但交情不深。
  
  芭蕾舞者是藝術(shù)家。而藝術(shù)家對藝術(shù)的最深刻的領(lǐng)略來源于自身經(jīng)歷。
  演繹《天鵝湖》,一個為愛而犧牲為愛而瘋狂的故事,如果舞者自身都沒有經(jīng)歷過一場瘋狂而深刻的愛,又豈能領(lǐng)略到白天鵝奧杰塔因王子錯選了假扮成自己的他人的痛心疾首和絕望的愛呢?如果她從來沒有遇到過一個人,能讓她牽心掛念,能讓她焦慮不安,能讓她傷心失落,能讓她為之一笑,甚至能讓她去不滿去嫉妒,那么,她怎么能理解故事的結(jié)局,王子和白天鵝為追求真愛而生死與共的真摯與悲壯呢?
  Nina什么都不懂。因為,在她母親的調(diào)教監(jiān)控下,她沒有放肆過沒有放一搏過。
  
  總監(jiān)開導她,問她是否有過性經(jīng)驗。她更是尷尬和失措。
  她過得如此小心拘謹,身邊沒有男性存在,父愛缺失。她自身缺乏吸引異性的荷爾蒙。
  所以,總監(jiān)教她以自慰的形式去感受性,去掙脫她內(nèi)心的枷鎖,以肉體欲望去超越她的精神束縛。
  當她做到的時候。她的黑天鵝,就比以前要更傳神了。
  
  因為此刻,她內(nèi)心深處的那朵惡之花,開始汲取養(yǎng)分,含苞待放。
  
  
  【四】 你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當Nina突破了圣女貞德般的內(nèi)心禁錮,開始接觸到性欲,她也一步步地揭開自己內(nèi)心的『惡』。
  
  她觸碰到內(nèi)心的妒忌于憎惡。
  Nina懼怕表現(xiàn)亮眼的舞者和總監(jiān)發(fā)生關(guān)系,抗拒她成為自己表演的代替人,見到她穿上tutu臨時代替自己排演時,憤怒頓時涌沒理智,甚至在最后演出時,幻覺見她要與自己搶奪角色,甚至歇斯底里引發(fā)血光之災。
  
  她從那個循規(guī)遵矩的順從者,一步步地觸碰到自己內(nèi)心所隱藏的激烈的陰暗面,然后撕裂結(jié)痂,直擊心中的真『惡』,并與之反抗。
  
  慢慢的,她從鏡子里看到幻覺,看到另一個自己露出詭異的笑容并自虐。
  
  她,看到了另一個自己。
  
  心理學上說,這種現(xiàn)象叫做二重身。
  這樣的人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看見自己,但他們往往都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最終都以死亡告終。有時候二重身會提供一些很有價值的預言和警告,但亦有二重身現(xiàn)體殺死本體的事件出現(xiàn)。
  
  所以,當二重身一開始出現(xiàn),Nina的生活開始陷入混亂,傷痕和血跡都預示著警告,警醒著Nina要學會去釋放壓力,且要控制她的『惡』的接觸。
  她一次次的躲避,一次次的忽視,因此到了最后,二重身造成了她嚴重的錯覺與精神迷離,她心中的『惡』在上臺展現(xiàn)黑天鵝之前的那一剎那徹底爆發(fā)。她的幻覺讓她徹底失去了自我:欲望帶來的憎恨讓她以為別人要搶奪她的角色,而因此,當她看不清自己,看不見『Nina』,徹底化身為黑天鵝時,她的內(nèi)心,被徹底的摧毀了。
  
  你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你是我所不敢面對的我。
  
  
  【五】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朵冶艷怒放的惡之花
  
  幾年前。
  第一次讀波德萊爾,就深愛上這個美妙的標題。
  惡之花。如此曼妙冶艷。
  選用這個標題作為我當年創(chuàng)立的社團名字,并且拍了一組同名的攝影系列。
  
  善與惡。
  
  傳統(tǒng)的中國式教育使得人們不懈地追求萬物之『善』。
  追求『好』的,幾乎對我們而言是理所當然的事。
  做學生,上某個好學校,考到傲人的分數(shù),分數(shù)絕對要向尖子生看齊,而那些吊車尾就千萬不能近墨者黑。因為這理所當然。
  做事業(yè),尋求賺錢的職位,晉升到主管,或是考上公務員求安穩(wěn)順便背地里在微博上轉(zhuǎn)發(fā)指責制度的帖子就滿足。因為這理所當然。
  因為追求人們心目中的『好』,就是理所當然的事。
  然后。
  沒有人曾對我們耐心細致地談論萬物之『惡』。
  我們追求『善』,同時遠避『惡』。這才是理所當然的事。
  
  可是人們錯了。
  善惡原本一體。正如天地共存于混沌之中。亦如日月輪回交替一樣。
  過分單一地注重于『善』,那么人則會逐漸變?nèi),最終不堪一擊。
  做學生,不光上好學校,要上對的學校,即便沒有達到世俗衡量的『好』,但只要適合個人,那便是好選擇。每個人都說某尖子生分數(shù)有多好,卻不說這個人厲害的是什么,而弱點又是什么;因為人們都習慣于創(chuàng)造一個神話般的角色,令自己覺得是不可超越的,來使自己甘心地臣服,疲于超越。
  
  人們似乎習慣于單方面無限放大『善』,或是無限放大『惡』。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guān)推薦
回復(3)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