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街頭文化的流行,高級餐館,雞尾酒會和夜店也逐漸被體恤牛仔褲們攻陷。人們不再會為派對盛裝打扮,美好精致的舊時光漸漸遠去。然而在這個亂穿衣的時代,如果想要在聚會中閃閃惹人愛,一件完美的派對戰(zhàn)衣就像灰姑娘的水晶鞋,能讓你迅速成為野花中的玫瑰,公雞中的戰(zhàn)斗機。
彼時良日不在,但懷舊正當時。如今Vintage的追隨者們很容易就能淘到樣式時髦,做工考究,價格適中的復(fù)古衫。而紅毯上的復(fù)古造型更是經(jīng)久不衰。明星們通常挑選著名設(shè)計師職業(yè)生涯中的經(jīng)典款,也有人另辟蹊徑,身穿從復(fù)古店千挑萬選的孤品,驚艷亮像。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在眾多貌美禮服中挑出最具時代代表性的造型呢?
時尚博主,作家,學(xué)者Jacqueline Wayne Guite在她的博客中為我們帶來精彩的解答,歷數(shù)20世紀派對禮服裙的進化史和背后有趣的小故事。
Esther Walls (中) 在紐約的寓所里舉行非正式派對,1960.
以下內(nèi)容節(jié)選自對Wayne Guite的訪談。
派對禮服裙是近現(xiàn)代的產(chǎn)物么?
我認為派對禮服裙這個概念是從1910年至1920年間由中產(chǎn)階級興起的。 這類服裝與通常意義的晚禮服還不同,主要是用來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如家庭、朋友間的聚會。既不是非常正式,也不隨便。所以我們可以說派對裙算是晚禮服的一種,但晚禮服不全是派對裙。
100多年前,人們無力承擔過多的服飾來應(yīng)付社交。而1910年后的20年,經(jīng)濟迎來了快速發(fā)展。成衣的出現(xiàn)使得時尚產(chǎn)業(yè)更親民。中產(chǎn)階級女性開始為不同的社交場合穿衣打扮,其中就包括派對和聚會。
插畫家Enrico Saccetti 1913年,為一本名叫《服裝與女性》的雜志繪制插圖,展示了束腰外衣與窄身裙的多種組合。
現(xiàn)代派對的禮服裙制作與Vintage有什么不同?
人們總是說,如今,你可以嘗試任何年代風格的衣服。這種說法其實不夠準確。 當然像“了不起的蓋斯比” 這類電影炒熱了20年代的裝扮,在婚紗行業(yè),你會看到1930年代的審美影響。但身處當下,你很難判斷什么風格是最具代表性的。
更別說現(xiàn)在的萊茵石和布料價格要便宜很多,對禮服版型的設(shè)計也不如以前考究。除非你是購買非常昂貴的高級禮服,普通的裙子里不再帶有襯裙或緊身衣。最近我們收集到的50年代的派對禮服,質(zhì)量平平,但卻都細致的縫著魚骨緊身衣,因為當時仍然保持著對禮服塑身特性的重視!
1950年,社交名媛Betsy von Furstenberg和她的朋友們盛裝打扮為《Look》雜志拍攝照片,比起現(xiàn)代用彈力布制作的裙子,那個時候的禮服在輪廓版型上處理的更好。
如今的設(shè)計師們采用大量有伸縮性的服裝面料,而不是通過精巧的剪裁或制作魚骨腰封來保持禮服的優(yōu)美形態(tài)。50年代的禮服裙里都有束身衣或腰封。裙子的重心落在腰部和髖部,而不是胸部。這種版型設(shè)計的好處就是降低了裙子的重心,使之不會往下墜。我想每個婚禮攝影師都曾遇到過的噩夢就是,穿著露肩禮服的美麗新娘和伴娘們,總要三不五時的蹦兩下,防止裙子滑落。因為便宜的彈力面料無力承擔裙子的重量,一不小心,露肩禮服就成了露胸禮服。
穿著袋式寬松套裙,疏著蜂巢發(fā)型的女孩們在音樂會上跳舞,1965
如今,派對裙的式樣千變?nèi)f化。而在100多年前,即便是富裕家庭的女性也不會擁有太多專門參加聚會的服裝。那個時候,一條質(zhì)量上乘的裙子足以應(yīng)付多個場合:派對,婚禮或其他正式活動。因為聚會不像現(xiàn)在那么頻繁,也沒有帶著相機的狗仔隊四處溜達,報道你到底穿了什么。
1910s
代表造型:東方元素大行其道,新波西米亞長袍誕生
風格人物: Lillian Gish, Mary Pickford
默片女明星Lillian Gish 身穿和服式長袍, Edward Steichen 攝于 1927.
1850年日本向西方世界開通貿(mào)易,其代表的東方文化就開始大范圍影響藝術(shù)與設(shè)計界。印象派畫家受到東方不對稱美的啟發(fā),家居設(shè)計和時尚圈也隨處可見東方元素的應(yīng)用。法國著名高端時裝設(shè)計師Paul Poriet在當時大膽使用東方風格的裝飾,印花和設(shè)計美學(xué)理念,獲得巨大成功。其他設(shè)計師也紛紛加入到這一新潮流中去。
左:Poiret著名的燈罩型裙子 右:Madeleine Laferriere 在修身裙外疊穿一條有東方花紋的長袍,1912
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自上而下的審美滲透開始影響中產(chǎn)階級女性。她們也許并不知道Poiret其人,但當看到雜志上的時裝圖片時,便開始效仿類似的風格。你可以從一件時裝上看到好幾個東方國家的代表性元素,比如寬大的日本和服式的袖子,金光閃閃的中式刺繡以及來自印度的大膽用色?梢哉f,1910年代,禮服設(shè)計講究將各種文化融合其中。
左:模特展示禮服裙疊穿輕薄的束腰外衣 右:一件華美的紫色禮服,1911
當時,最流行的派對裝扮通常用寬松的束腰外衣搭配在修身長裙之上,衣服的輪廓不再強調(diào)合身,反而有些松松垮垮。有的外衣采用燈罩型設(shè)計,在接近臀部時有一圈裙箍,使得衣擺在末端展開。這種派對裙的式樣在當時很是前衛(wèi),但仍然受到很多上流社會女士的喜愛并得到廣泛傳播。
1920s
代表造型:離經(jīng)叛道的搖擺女郎和雪紡釘珠舞裙
風格人物: Clara Bow, Louise Brooks
女明星Collen Moore經(jīng)典的搖擺舞女郎造型,短裙,平胸,層層疊疊的裙子下擺用來烘托大幅度的舞蹈動作。
20年代的派對服裝非常男孩子氣,方方正正的剪裁,弱化胸部和臀部的線條,但更多的裸露脖子,肩膀和小腿的肌膚,這是幾個世紀來,歐美女性服裝首次將腿部展現(xiàn)出來。小腿也成為新的性感地帶。首次出現(xiàn)了類似現(xiàn)代內(nèi)衣的款式,但不是現(xiàn)在意義上能夠起到集中提升功能的內(nèi)衣,而是類似于抹胸式緊裹住胸部的式樣,摒棄了傳統(tǒng)厚重塑身衣的設(shè)計絕對是20年代女孩兒們身體的解放,這使得禮服裙變得更輕盈易穿。
左:法國著名插畫家,設(shè)計師Erté的插畫,1927 右:20年代流行的派對裙款式,寬松剪裁,層層疊疊的綴滿珠子,1925
這一系列的改變與當時女性獨立出行與活動范圍增大有關(guān)。 馬車被汽車取代,她們需要較短的裙子方便出行。而對于自己開車的女性,以往那種一大堆布料堆在腿上的設(shè)計顯然是不實用的。 20年代,女性嘗試著更大限度的展示自己。從搖擺舞的流行便可見一斑。這種舞蹈幅度非常大,一條方便讓全身動起來的連衣裙變得尤為重要。
為活動方便,20年代派對裙都采用低腰寬松剪裁如左圖National Suit & Cloak 公司1924年的商品廣告和右圖演員Alice Joyce穿的釘珠禮服
20年代的禮服都選用上好的布料制作,比如薄如蟬翼的雪紡,或者重綢。顧名思義,重綢是真的把綢緞浸在金屬溶液里,從而得到更具奢華感和表現(xiàn)力的材質(zhì)。缺點是,用這種布料制作的裙子并不結(jié)實,尤其是還會被縫上沉重的珠片。一開始只是少量點綴,到20年代后期,隨著裝飾藝術(shù)風格的盛行,出現(xiàn)了全身都由珠片覆蓋的禮服。 可惜如今我們很難再見到當年遺留下來的華服美衫了。盡管有許多電影重現(xiàn)盛況,但設(shè)計師們會把裙子修窄,因為以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那時的禮服真的是太沒腰身太不時髦了!
1930s
代表造型: 穿斜裁絲綢禮服的好萊塢女神
風格人物: Greta Garbo, Jean Harlow, Marlene Dietrich
好萊塢明星Norma Shearer (左, 1935) 和 Jean Harlow (右,1933)穿著斜裁絲綢禮服的性感宣傳照
通常我們從一塊布料上取材時,有兩種裁剪方式可選,縱向或橫向。大多數(shù)衣服采用縱向裁剪,意味著一條裙子的紋理走向與衣料的紋理走向是一致的,沒有角度。 但是斜裁法是沿著布料對角線開始剪,上身后衣料紋理不再與身體保持水平或垂直,而是有了一定角度。這種設(shè)計最大的特點就是讓禮服更貼身,女性的曲線美得以展現(xiàn)。由此,我們從20年代寬松的小男孩式樣來到了極度女人的30年代。這也是我們最為熟悉的經(jīng)典好萊塢造型--- 由綢緞和天鵝絨包裹的曼妙身姿,女神范兒盡顯。
左:這張1930年的廣告畫展示采用了對角縫紉法及簡潔配飾的斜裁禮服 右:即使是在布料昂貴的經(jīng)濟大蕭條時期,仍有這種超級費料的Vionnet大露背式拖地禮服裙
如果你認為處在經(jīng)濟蕭條的年代,禮服用料會相對減少,那就大錯特錯了。斜裁法其實更費布!盡管人們?nèi)粘2坏貌槐憩F(xiàn)的功利而克制,但在派對的時候,大家都想要瘋狂的釋放一把,逃避主義就是從那個時候興起的。3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總是圍繞著如何逃避糟糕的經(jīng)濟和生活而展開。而女人們不甘平時灰頭土臉,下重金購買禮服參加派對,享受難得的自由。著名法國設(shè)計師Madeleine Vionnet無疑是當時斜(lang)紋(fei) 剪(bu) 裁(liao) 的大師。
1940s
代表造型: 綴滿閃亮飾物的長袖套裙讓女人神采奕奕精明干練
風格人物: Ingrid Bergman, Judy Garland
Barbara Stanwyck (左,1941), and Ella Fitzgerald (右,1940)身穿帶有精細裝飾的長袖連衣裙
如果按照露肉程度來判斷,二戰(zhàn)時期的日常服裝絕對是很保守的。相對男性化的設(shè)計再次回歸,到處可以看到大墊肩,大翻領(lǐng)和粗呢料的運用。 有趣事的是,出于一種愛國情懷,女人們想要為戰(zhàn)士穿的漂亮些,就像一場被掌聲打斷的精彩表演,派對服裝也力求亮瞎他們的眼。在節(jié)衣縮食的40年代,女性的服裝兼具方便工作和參加派對的雙重功能。Mega Vintage公眾號識別標記
1940年代的晚裝禮服強調(diào)皮帶,紐扣和褶皺。
這也是唯一可以看到禮服出現(xiàn)袖子的年代。因為戰(zhàn)事綿延,能源供給十分有限。暖氣不足使得女性需要更多的衣料保持溫暖。盡管當時一件衣服能用多少布都被嚴格限定,奢侈的好萊塢高級設(shè)計師們?nèi)匀晃倚形宜兀繜o法紀。
André label 的兩幅插畫,展示了當時流行的蝙蝠袖和碩大顯眼的扣子配飾,1941
蝙蝠袖的流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這種類似和服的設(shè)計,袖子和衣服采用整體剪裁,這需要在胳膊下面增加布料的用量,這顯然違反了規(guī)定。好在法律還來不及限制配飾的使用。所以當時很多派對禮服上有很多類似小金幣的圓片裝飾和做工精細的萊茵石紐扣。穿上后真的是光彩奪目。
1950s
代表造型: 舞會皇后的沙漏禮服
風格人物: Grace Kelly, Audrey Hepburn, Marilyn Monroe
Audrey Hepburn 在Funny Face 里的劇照。身穿沙漏式舞會長裙,1956
戰(zhàn)爭的結(jié)束讓女人們迫不及待的回歸家庭。由Christian Dior在1947 打造的沙漏式禮服裙逐漸受到美國中產(chǎn)女性的熱捧。這種款式可以起到提升胸部廓形的作用,極其纖細的腰身和蓬蓬裙擺組合成為5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禮服縮影。這也是我們第一次看到美國女性穿著這種略顯夸張的無肩帶舞會禮服裙參加派對。
左:時裝版圖制造商McCall和Vogue為中產(chǎn)女性打造的新造型,1953 右:少女們穿著多層單色公主裙參加高中舞會
40年代就出現(xiàn)的小碎花圖案,到了50年變得更受歡迎。用這種花色制作的禮服裙豪不張揚,卻充滿了嬌媚的女性氣息,非常討巧,搭配些許尼龍,蕾絲,絲綢或者紗網(wǎng)做為點綴,層次豐富,樣式多變。
1960s
代表造型: 時尚先鋒的直筒迷你裙
風格人物: Twiggy, Edie Sedgwick, Jackie Kennedy
左:Twiggy身穿粉色連衣裙登上《17歲》雜志封面,1967 右:圣羅蘭著名的連衣裙“蒙德里安”, 展現(xiàn)了經(jīng)典摩德造型,1965.
60年代的關(guān)鍵詞是叛逆。女人們追求與男人平等的權(quán)利,變得更獨立和自由。她們不再想躲在舊式的蓬蓬裙里扮演公主,而是希望穿著能體現(xiàn)自我的服裝,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一條短至膝蓋以上的A型連衣裙應(yīng)運而生。如果我們倒回四十年,會發(fā)現(xiàn),這個時期的裙子和現(xiàn)在驚人的相似,一樣的直筒裁剪,一樣的充滿男孩子氣。起源于英國的摩德派(Mod style),成為當時流行文化的領(lǐng)袖。安迪沃霍爾和他的繆斯Edi Sedgwick, 披頭士樂隊都是代表型人物。流行歌曲,藝術(shù)與時尚相互交織影響,摩德風格也成為當時派對女孩們的首選。
《Life》雜志展示紐約迪斯科舞廳里的Mod 服飾,1966.
潮流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更替前進。到了60年代末,摩德文化已退出時尚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厚重感的夸張裝飾風格,比如多層次的波西米亞長裙。設(shè)計師們甚至將沉重的項鏈或手鐲直接縫紉在衣服領(lǐng)子或袖口上。這種設(shè)計理念在現(xiàn)在也時常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