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和豁達永遠是相隨的。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對別人會有更多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zhí)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她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她一輩子不吃大虧。
經(jīng)常有這樣的情況,幼兒玩耍或走路時,不小心磕碰到什么東西上,碰痛了,哇哇地哭。家長為了安慰孩子,就會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舉手打那個“肇事者”,“責怪”它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給孩子“報仇”的樣子。然后安慰孩子說,咱們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在這時候會有些安慰,破涕為笑,家長也會感到很滿意。
這是一種不好的方法,是一種“復仇行為”。它教給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教給他不寬容和報復,不利于兒童的心理健康。
大人可能會想,桌子碰了孩子,我不過是打打桌子,桌子又不懂得痛,這有什么,我沒教孩子打人啊。其實,在孩子看來,萬物同物,對一棵草說話與對一個人說話一樣,對一張桌子的態(tài)度與對一個人的態(tài)度一樣。有時候,一個小女孩對心愛的布娃娃的感情絕不遜色于她對同胞姐姐的感情。單純?nèi)缫粡埌准埖暮⒆樱魏问虑橛谒麃碚f都是全新的,任何經(jīng)歷在他這里都是體驗和學習。
以上片段來自《好媽媽勝于好老師》書本,我想我就是那個教寶寶打小板凳的媽媽,不止我打小板凳,還要叫孩子爸孩子奶奶孩爺爺一起打。雖然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但看到了書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做的太錯太錯了,原來教育不是這樣的,打代表報仇,而真正要做到疼愛何其之難呢?寶寶要有寬容的心,何嘗我們大人不是一樣呢?放開懷抱,學會去包容。 希望從今天開始,我以身做則,讓寶寶學會給小板凳揉揉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