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更新于2018-10-19 16:51:34
1512
閱讀
0
回復(fù)
  看到這些生造的詞語,不由得感慨,當(dāng)下的時代,之喧囂,之浮躁,可見一斑。

  有人經(jīng)常會生造一些詞匯,而不管這個詞匯是不是合乎邏輯。就是說,造這個詞匯的人,他壓根兒不會在乎,詞匯本身會打架。

  比如,有人生造了一個詞,叫“媽寶男”。這個詞好奇怪的。那“媽寶女”呢?為什么你要說媽寶男,你不說媽寶女?這個里面,還是有一種確確實實的性別歧視。這個性別歧視就在于,一個男的,要是不獨立不能干,你就會指責(zé)他“媽寶男”;但若一個女的,不獨立不能干,你就不會指責(zé)她,因為你認(rèn)為,她只要找個好男人嫁掉就夠了。是不是這樣?
談?wù)勊^的“喪偶式育兒”
 

  所以“媽寶男”這個詞,表面上是對男性的歧視,事實上更深層的意識,仍是男權(quán)中心主義。只不過,你在用的時候,壓根兒意識不到這一點。

   

  再說了,誰不是媽媽的寶貝呢。凡是媽媽的寶貝,就是媽寶。我也是媽寶。我覺得,在童年,被媽媽當(dāng)寶貝一樣對待過的孩子,心靈就會特別健康一點。因為,他被愛過。愛的溫暖,足以照亮他日后的生活。所以媽媽的寶貝,一點也不值得可恥,反而值得驕傲。

   

  但若父母不懂如何珍惜自家的孩子,不懂如何給他尊嚴(yán),如何讓他自由。卻以控制,造成了他的所謂依附性人格,這才是最大的禍害。所以,愛若珍寶本身無罪,愛不得法才是失誤。

  問題的根源不在媽寶男,問題在于“父母皆禍害”。

  “喪偶式育兒”這個詞被制造出來,我亦不知道誰是第一個發(fā)明者。但亦奇葩得可以。這里面我看到了這個主語本身的一種濃濃的自怨自艾。以前人們會說,遇人不淑,所托非人,大概就是這么一個意思。而現(xiàn)在呢,表達(dá)更加激烈,語不驚人死不休,必須用到極端,才能奪人眼球。所以要用“喪偶”,用這么一個暴烈的詞匯,來表達(dá)媽媽們的控訴,乃至詛咒——在家庭教育中,爸爸死哪兒去了。

  但是,我們來琢磨一下。為什么要說“喪偶式”,而不是“喪父式”?真的是因為育兒中缺少了父親嗎?恐怕不見得。說“喪偶”,而非說“喪父”,潛意識里表達(dá)的那個意思,不是孩子缺少陪伴,而是配偶缺少陪伴。所以,這個主語,呼喚的不是爸爸你回來,而是老公你回來。

  其實,這個奧秘,很多心理學(xué)家早就說清楚了,在家庭關(guān)系中,夫妻關(guān)系才是第一順位的。所以,當(dāng)這個主語在發(fā)出“喪偶式育兒”這樣的怨艾的時候,其實更多的是呼喚丈夫的回家。婚姻之中,家庭之中,因為有了孩子,所以爸爸媽媽這兩個個體彼此看不見了,只看見孩子了。這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F(xiàn)在,我們知道了,即便有了好幾個娃,夫妻之間,也仍然需要彼此看見。

   

  那么,我們可不可以換一種說法。不是以指責(zé),乃至詛咒的話語方式,而是平心靜氣,來跟爸爸溝通,好嗎?當(dāng)然,這里我會被批判,媽媽們會叫起來:什么呀,我都說了N遍了,他會聽嗎?

  關(guān)于這一點,我也寫過一個文章。夫妻雙方教育觀點不一樣怎么辦。還能怎么辦,用各自的方式辦唄。剛前幾天,一位師長25周年結(jié)婚紀(jì)念日,師母在朋友圈里說:幸福的關(guān)鍵不在于你們有多合得來,而在于你們?nèi)绾翁幚肀舜说暮喜粊。這話,頗有哲理。

  關(guān)于育兒,喪偶式育兒,也是正常的。因為有各種不同的家庭形態(tài)。單親家庭也是很正常的家庭形態(tài),F(xiàn)在什么時代了,我們可以有大數(shù)據(jù)支撐啊。單親家庭不是所有原生家庭問題之源,關(guān)鍵是愛不匱乏就好了。喪偶嘛,也可能是喪了爸爸,也可能是喪了媽媽。也可能像《小偷家族》那樣,一家人在一起,居然連親情也沒有。但是他們用什么維系?用愛。

  所以單親家庭也可以過得很好,用成年人的獨立、勇氣與擔(dān)當(dāng)。一旦開始自怨自艾,好了,你把你的自怨自艾就在家庭教育中傳導(dǎo)給孩子了。我不信一個自怨自艾的爸爸或者媽媽,成天詛咒“喪偶式”育兒的爸爸媽媽,能培養(yǎng)出一個心理有多么健康,心靈有多么陽光的孩子出來。歸根到底,我們作為家長,得用我們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生活方式,給孩子們最大的教育。所謂教育的潛移默化之處,就在這里。

   

  教育不是這樣發(fā)生:你看見你家娃在玩手機(jī),然后扯著他耳朵拉過來,告訴他玩手機(jī)沒出息。然后,吃完飯,你自己像沙發(fā)土豆一樣窩在一角玩手機(jī)。

  教育是這樣發(fā)生的: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大家都不玩手機(jī),一邊吃飯,一邊談笑風(fēng)生,各自聊著白天發(fā)生的各種開心的事,用心傾聽你的孩子。

  你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你的孩子就能繼承你獲得幸福的能力。這個能力不是基因里遺傳下來的,也不是你耳提面命教給你的孩子的,而是你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用你的行為,潛移默化給他的。

  所以我很反對這種情緒化的、口號式的、詛咒般的詞語。這很惡毒。是這個時代淺薄與浮囂的表現(xiàn)。

  當(dāng)然我們也會會心一笑。因為這種狀況確實存在。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

  孩子問爸爸:“男人是什么?”

  爸爸回答說:“就是能夠扛起一家責(zé)任,細(xì)心照顧家人的那個人。”

  孩子回答說:“那我以后也要當(dāng)個像媽媽一樣棒的男人!”

  我喜歡這樣俏皮的譏諷。里面更多的是一種智慧。比光是指責(zé)有用多了。情緒化的宣泄,極端的表達(dá),甚至詛咒式的話語,并不是一種建設(shè)性的態(tài)度。

  我也不是想為天下男人說話。只是想說,如果你是爸爸,你當(dāng)然也會在親子相處中獲得極大的快樂。同時,在家庭教育中,自然也負(fù)有不可推卸的責(zé)任。樂趣和責(zé)任,是并存的。但這需要另開一文,來談?wù)摪职值囊饬x了。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guān)推薦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