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癥是由于能量攝入長期超過人體的消耗,使體內脂肪過度積聚、體重超過一定范圍的一種營養(yǎng)障礙性疾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結構發(fā)生改變.小兒肥胖癥呈逐步增多的趨勢。肥胖不僅影響小兒的健康,還將成為成年期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膽石癥、痛風等疾病和猝死的誘因,因此對本病的防治應引起社會及家庭的重視。 小兒肥胖癥的病因:
(一)單純性肥胖癥95%一97%肥胖癥患兒不伴有明顯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其發(fā)病與下列因素有關。
1.營養(yǎng)素攝入過多攝入的營養(yǎng)超過機體代謝需要,多余的能量便轉化為脂肪貯存體內、導致肥胖。人體脂肪細胞數(shù)量的增多主要在嬰兒出生前3個月、生后第一年和l1~13歲三個階段,若在這三個時期內攝入營養(yǎng)過多,即可引起脂肪細胞數(shù)目增多并且體積增大,治療較困難且易復發(fā);不在脂肪細胞增值時期發(fā)生的肥胖僅出現(xiàn)脂肪細胞體積增大,數(shù)目增多不明顯,治療較易奏效。
2.活動量過少缺乏適當?shù)幕顒雍腕w育鍛煉也是發(fā)生肥胖癥的重要因素,即使攝食不多但如活動過少,也可引起小兒肥胖癥。有些疾病需要減少活動,在病期或病后即易出現(xiàn)肥胖;肥胖兒童大多不喜愛運動,形成惡性循環(huán)。
3.遺傳因素的小兒肥胖癥有高度的遺傳性,目前認為肥胖與多基因遺傳有關。父母皆肥胖的后代肥胖率高達70%~80%;雙親之一肥胖者,后代肥胖發(fā)生率40%~50%;雙親正常的后代發(fā)生肥胖者僅10%~14%。
4.其他如調節(jié)飽食感及饑餓感的中樞失去平衡以致多食;精神創(chuàng)傷(如親人病故或學習成績低下)以及心理異常等因素亦可致兒童過食。
(二)繼發(fā)性小兒肥胖癥約有3%~5%的肥胖癥小兒繼發(fā)于各種內分泌代謝病和遺傳綜合征,他們不僅體脂的分布特殊,且常伴有肢體或智能異常。
小兒肥胖癥的詳細治療:
小兒肥胖癥的治療原則是減少熱能性食物攝入和增加機體對熱能的消耗,使體內過剩的脂肪不斷減少,從而使體重逐步下降。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是兩項最主要的措施,藥物治療效果不很肯定,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外科手術治療的并發(fā)癥嚴重,不宜用于小兒。
(一)小兒肥胖癥的飲食療法鑒于小兒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以及肥胖治療的長期性,以低脂肪、低
碳水化合物和高蛋白食譜應用最廣。低脂飲食可迫使機體消耗自身的脂肪儲備,但不可避免會同時促使
蛋白質分解,故需同時供應優(yōu)質蛋白質,高蛋白食物常含有一定量的脂肪,烹調時應適當限制用油。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后會強烈刺激胰島素分泌,從而促進脂肪合成,故必須適量限制。食物的體積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兒飽腹感,故應鼓勵其多吃體積大、飽腹感明顯而熱能低的蔬菜類食品,其纖維還可減輕糖類的吸收和胰島素的分泌,并能阻止膽鹽的腸肝循環(huán),促進膽固醇排泄,且有一定的通便作用;蘿卜、胡蘿卜、青菜、黃瓜、番茄、萵苣、蘋果、柑橘、竹筍等均可選擇采用。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減肥具有重要作用,如戒絕晚餐過飽以及吃夜宵的習慣;堅持少食多餐,不吃零食,細嚼慢咽。平時要避免讓小兒肥胖癥患兒看到美味食品,以免引起食欲中樞興奮。
(二)小兒肥胖癥的運動療法適當?shù)倪\動能促使脂肪分解,減少胰島素分泌,使脂肪合成減少,加強蛋白質合成,促進肌肉發(fā)育。但肥胖小兒常因動作笨拙而不愿鍛煉,可鼓勵既有效又易于堅持的運動,如晨間跑步、散步、做操等,活動量以運動后輕松愉快、不感到疲勞為原則。如果運動后疲憊不堪,心慌氣促以及食欲大增均提示活動過度。
(三)小兒肥胖癥的藥物治療苯丙胺類和氯苯咪吲哚類等食欲抑制劑以及甲狀腺素等增加消耗類藥物對兒童均應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