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了還抱著奶瓶 12歲時成了“齙牙妹”
使用奶瓶時間過長容易影響牙齒發(fā)育
醫(yī)生建議1周歲后用吸管杯代替奶瓶
可能是馬上就要當媽媽的緣故,最近我對育兒方面的知識特別關注,比如說奶瓶和安撫奶嘴的使用。經?吹缴磉呌行┬『,三歲多了還非要用奶瓶喝奶不可,或是孩子一哭,家長就往寶寶嘴巴里塞個安撫奶嘴,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孩子好嗎?
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專家都專注于該問題的研究,而且他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使用奶瓶時間過長,會給寶寶帶來牙齒發(fā)育不好、肥胖、協(xié)調能力差等諸多問題。而在最近,美國《兒科學》雜志提出建議,從嬰兒1周歲開始,就要逐漸減少使用奶瓶的次數(shù),最晚不超過1歲半。
昨天,我也分別咨詢了杭城各大醫(yī)院的口腔科、兒童保健科醫(yī)生,聽他們給出了來自臨床的分析和科學的喂養(yǎng)經驗:奶瓶用得時間太長,會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生長發(fā)育,最好從1周歲就開始戒奶瓶。
12歲女孩換牙后因開頜要矯正
竟是因為奶瓶用的時間太長了
根據(jù)研究,長期使用奶瓶給寶寶帶來的不良后果主要有三個,其中之一就是不利于上下頜骨、牙齒發(fā)育。
“對于一副健康的牙齒來說,當上牙和下牙咬合在一起的時候是非常整齊的。但對于長時間使用奶瓶或是奶嘴的孩子來說,很容易出現(xiàn)開頜的問題,也就是說這些孩子的上牙和下牙是無法完全咬合在一起的,甚至有更嚴重的會發(fā)生上牙外突、下牙后縮,從而形成齙牙。”杭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口腔科醫(yī)生龔向陽說。
他曾接診過一位12歲的女孩,因為換好牙后發(fā)現(xiàn)有開頜的問題,媽媽帶著她到醫(yī)院做矯正。當龔醫(yī)生追溯病史的時候,媽媽說到孩子小的時候,自己因為工作太忙沒什么時間管,直到快3歲了還在用奶瓶喝奶,并且每次她哭鬧的時候,就往她嘴巴里塞個奶嘴。后來女孩整整花了近兩年的時間,才把開頜的牙齒給矯正好。
龔醫(yī)生說,小孩子一般在六七個月的時候開始長第一顆牙齒,在兩到三歲時乳牙能全部長齊,如果這個時候存在長期使用奶瓶或奶嘴、吸手指、咬下唇、咬衣領、咬指甲、開口睡覺等不良的口腔習慣,就會造成孩子牙齒的發(fā)育畸形。
另外,在以往的研究中總結出,長期使用奶瓶給寶寶帶來的不良后果還有另外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易導致肥胖。美國愛因斯坦醫(yī)學院的一項研究顯示,24個月大時仍使用奶瓶的孩子,5歲半時肥胖的發(fā)生率是22.9%,而不用奶瓶的孩子肥胖發(fā)生率僅為16.1%。另一方面是這些孩子不能較早學習用杯子,會導致手部缺乏功能鍛煉,影響運動能力。
建議一周歲后用吸管杯代替奶瓶
這樣能鍛煉寶寶的協(xié)調運動能力
對于國外的專家們研究出的長期使用奶瓶給寶寶帶來的三大不良后果,杭州市一醫(yī)院兒童保健科醫(yī)生朱云霞也表示贊同,并且對美國《兒科學》雜志提出的一周歲后開始戒奶瓶的建議也比較認可。
“在寶寶過了一周歲以后,開始用吸管杯代替奶瓶,這是我們在寶寶做周歲體檢的時候,會特別提醒家長的注意事項,因為用習慣吸和用奶瓶吸所用的力是不同的,奶瓶好比是一個小口的漏斗,寶寶在吸的時候不用很大的力氣,而用習慣則得調動起下頜、面頰等多部分肌肉的力量。”朱醫(yī)生說。
一歲到兩歲是孩子語言發(fā)育的關鍵期,而下頜、面頰等肌肉力量的鍛煉有助于孩子語言的發(fā)育。
事實上,朱醫(yī)生說,臨床中他們建議家長從孩子7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孩子使用吸管做準備工作,就是把普通的奶瓶換成帶吸管的奶瓶。
而等到完全開始用吸管杯代替奶瓶時,吸管可以由粗變細、由短變長、由直變彎曲來慢慢增加吸的阻力,從而讓更多的肌肉得到鍛煉。
同時,朱醫(yī)生覺得,用有手柄的吸管杯代替奶瓶,讓寶寶在吸奶的時候,用自己的雙手握著,可以鍛煉寶寶的協(xié)調能力和運動能力。另外,每次拿起這個杯子就有奶或水喝,也能讓寶寶認識到,杯子就是用來喝奶或喝水的,從而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來源:今日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