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書起,陳秋琴老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已有三十余載,她始終做到盡心盡力地管好自己的班級,管好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時時處處為學生著想,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都會把它當做一筆寶貴的財富。用自己的愛心、細心、耐心呵護學生,讓學生不斷感到學校生活的快樂與溫暖。她的宗旨是在崗一天就要擔負起一天的責任,在崗一天就要對學生全面負責,而這一堅持就是33年。
一、我還想多漲幾次大水,吃您煮的面條
1982年至2003年,陳秋琴老師在偏遠的松村小學教書,1—4年級只有兩位老師,那時在村小都是復式教學,工作條件差,任務重,環(huán)境艱苦,但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一顆赤誠之心,陳她一教就是20年。當時學校的學生比較分散,有的學生到學校要走3—5里的路,交通很不方便,遇到下大雨的時候,考慮到學生的安全,總是把路遠的同學送回家才放心。好多次漲大水的時候,河水漫過小橋或橋被大水沖垮,家長根本無法把孩子接回家,陳老師就把這些回不了家的孩子安排到自己家里住宿,燒飯燒菜給他們吃,給他們換洗衣服,等洪水退了才放心地讓家長把孩子接回家。如今有的學生已經(jīng)30多歲了,遇見陳老師就會講起小時候下雨天送他們回家及雨天給他們的傘。原來,那時候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路遠,家長大部分在田間勞動或工廠上班,來接學生或送雨傘很不方便,于是陳老師就自己給他們準備了20多把傘,方便孩子回家。有個學生還風趣地說;“陳老師,漲大水的時候住在你們家,你燒的面條真好吃,那時候我還希望多漲幾次大水呢!”
二、她是采茶隊長
那時學校周圍都是茶山,陳老師就充分利用這個資源,帶領學生積極開展勤工儉學勞動。所以每年春季學校周圍就多了一道美麗的風景,課余時間她和學生們在山上進行采茶勞動,既鍛煉了學生的勞動能力又為學校增加了可觀的收入。她把采茶的資金用于置辦學校的教學設備,添置錄音機、投影儀、擴音機,到新華書店買好多學生喜歡看的課外書,讓山里的孩子懂得更多的知識,了解外面的世界。她還利用采茶資金解決了困難學生的書雜費,減輕困難家庭的負擔。
三、她承包了整個完小
2003年由于學校的撤并,陳老師被安排到羅山小學教書,小學共有12個班級,是一所完全小學,在調(diào)到這所完小的第三年成了學校的負責人。了解了陳老師那幾年完小的經(jīng)歷,按照時下流行的說法,陳老師可以說是“承包了整個完小”。因為羅山當時學校住校生較多,這些住校生離家都有十幾里路,有的只有7、8歲,甚至在家里還要父母抱,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那兩年她幾乎每天都在學校,幾乎都住在學校:衣服臟了幫他們洗,頭發(fā)亂了教他們梳,感冒生病了帶他們?nèi)タ矗麸埖臅r候為他們淘米,有時一個晚上要起來好幾次,給他們蓋被子,點蚊香,看到孩子們睡得香甜了,才放心離去。
四、她是我們的媽媽
陳老師的學生說,陳老師就是我們的媽媽,我們什么情況她都知道,我們吃什么、穿什么、住得怎么樣,她總是要問一問、管一管。原來,近幾年班級中留守兒童越來越多,這部分學生長期遠離父母,很少得到父母的關愛,親情的缺失造成他們生活習慣差,意志薄弱,心理異常,學習態(tài)度不明確,陳老師對待這部分學生倍加用心。上學年所教的班級學生總共有30人,留守兒童就有20個,她首先做到調(diào)查了解留守學生,建立檔案資料,聯(lián)系簿,以全面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心理狀況、興趣愛好等。經(jīng)常找這些學生談心,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解決感情上的困惑,學習中的苦悶,生活中的煩惱。在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就像媽媽一樣愛撫著他,關心著她,在孩子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一遍又一遍耐心地講解。對于住校的留守兒童,陳老師經(jīng)常把自己家中的水果、食品拿給孩子們,也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愛學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起點與基礎,教師只有愛學生,尊重和學生的人格,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才能教好書育好人,任教以來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師德先進個人、優(yōu)秀黨員、先進班級......再過幾年陳老師就要離開教書這個工作崗位了,但她沒有因為年齡的增大而放松自己的工作要求,仍一如既往地熱心教育事業(yè),珍惜自己的這份工作,為百江鎮(zhèn)的教育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