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于2020-10-06 00:26:50
1546
閱讀
0
回復(fù)
我們是如此地愛著我們的孩子,以至于我們幾乎不能容忍孩子有一點點的瑕疵;

  我們對我們自己有太多的不滿,于是我們對孩子有太多的期待;

  我們自己就在父母的不認同中長大,所以我們很難真正認同自己。

  我們的文化和社會環(huán)境中彌漫著否定、批評的氣息,而肯定、欣賞和贊揚已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于是,我們自然地延續(xù)著這樣的方式,很習(xí)慣地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我們的孩子。

  我們希望孩子比我們更好,但我們的行為和語言卻在不斷地否定孩子、挑剔孩子。

  這種負面信息不斷的重復(fù),只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的影響:

  剛開始,孩子感覺父母不接納自己;終于有一天,孩子被父母催眠了,自己內(nèi)心也會認為:“我不好,我是不行的。”

孩子,父母接納你嗎?

“我的孩子為什么這樣?”

  聰聰一生下來,眼睛清澈透亮,皮膚細嫩白皙,特別招人喜愛。但當(dāng)孩子一歲多的時候,父母發(fā)現(xiàn)聰聰?shù)闹w協(xié)調(diào)性與別的孩子不同,于是父母帶著聰聰?shù)礁鞔筢t(yī)院檢查、治療,但并沒有什么本質(zhì)的改善。這讓聰聰媽媽特別焦慮。

  后來,孩子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zhuǎn),但媽媽的焦慮卻絲毫未減,媽媽總在擔(dān)憂,孩子長大后怎么生活。為了孩子未來有一個好的前途,媽媽把一切期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認知發(fā)展上,拼命地給孩子灌輸知識。這樣又過了一兩年,問題出現(xiàn)了,孩子出奇地喜歡《西游記》,并且時常會自言自語,把自己當(dāng)成孫悟空。

  聰聰剛?cè)雸@的時候,我不明白,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于是,我和聰聰媽媽做了深度的溝通。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因并不只在于聰聰?shù)闹w協(xié)調(diào)性不好,深層的原因,來自于他媽媽如此地不接納他,不認同他。

  “我覺得自己長相不好,個子有些矮,身材也不是特別均稱。他爸爸也不行,工作上也就那樣,看不出有什么大發(fā)展。”

  但我看到和聽到的信息,跟聰聰媽媽敘述的,卻是完全不同。聰聰媽媽遠非她自己所說的那樣,長相絕對是中等之上。聰聰爸爸在一個很不錯的單位工作,職位優(yōu)越,能力出色,待人接物得體。

  因為不認同自己,所以從根本上很難去認同自己的孩子。

  看上去似乎是由于孩子的某個缺陷,造成我們不接納孩子,實際上是我們內(nèi)在原本就不接納我們自己。孩子的出生,把父母內(nèi)在的問題顯現(xiàn)出來。

  在我們的周圍,不認同孩子是個普遍現(xiàn)象。

孩子出生,我們關(guān)注孩子的長相;孩子稍大一點,我們關(guān)注孩子是否聰明;上了學(xué),我們關(guān)注孩子的學(xué)習(xí)成績。最致命的是,我們習(xí)慣性地用單一的標(biāo)準來評判孩子的整個生命。

  孩子相貌有一點不滿,我們就不接納孩子;孩子語文不好,我們就否定孩子的所有。我們很容易把目光聚焦在我們不滿意的地方,并把它放大為孩子的全部。于是,孩子從我們這里接收到的信息,總是自己這里不行,那里不好。

  如果我們不能意識到我們文化中的這個弱點,不能認識到我們這種負向的慣性行為,我們的孩子依舊會像當(dāng)年的我們一樣,在否定聲中成長,最后自己否定自己。

“我的孩子像花兒一樣”

  “女兒出生下來,我有些失望。我覺得她長得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樣,我的女兒應(yīng)該長得更漂亮。女兒兩三歲的時候,我內(nèi)心真的不接納她,覺得怎么就不如周圍的幾個小女孩好看呢。雖然我嘴上也說,露露,你真漂亮,但心里并不是這樣認為的。

  露露似乎有些膽小,與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很膽怯,遇事特別容易退縮,根本不敢拒絕別人。露露三歲的時候,我看周圍小女孩都穿紗裙,所以也給她買了一件非常漂亮的白色紗裙,但露露一直不穿。

  現(xiàn)在想想,那時候孩子可能覺得自己不夠漂亮,不配穿這么漂亮的裙子。其實孩子一直是能感受到我的內(nèi)心對她的評價的。我認為女兒不漂亮的內(nèi)在信息被女兒感受到了,于是她認為自己不漂亮,甚至哪兒都不好,所以在小朋友面前膽小自卑。”

  談起這些,露露媽媽有些后悔。

  “‘媽媽認為我不漂亮,認為我沒有周圍的小朋友好。’如果一個孩子不斷從媽媽這里接受著這樣的信息,你能想象孩子的感受會怎樣?”

  露露媽媽反省自己過去的做法,當(dāng)然,也有對自己改變及時的欣慰

  露露四歲生日的時候,她媽媽認真地告訴她:“露露,不管你穿不穿裙子,你都是公主,媽媽覺得你很好,在媽媽眼里你是最漂亮的。”

  第二天早上,孩子起床就問媽媽:“媽媽,你真的覺得我很好、很漂亮嗎?”

  “是的。”媽媽看著女兒的眼睛很確定地告訴她。

  “我也覺得我挺好的。”女兒看著媽媽說。

  從那以后,露露媽媽發(fā)自內(nèi)心地欣賞孩子,并且,她也真切地感受到女兒身上無數(shù)的優(yōu)點和美好。“我的女兒像花兒一樣,多美好的生命呀!”

  有一次,同事說:“你女兒真漂亮,比你好看多了。”

  “真的嗎?你真的這么看?”

  “當(dāng)然了。”

  讓露露媽媽驚喜的是,女兒一天天地變化,開始主動提出讓媽媽給她買裙子穿。前段時間,審美的敏感期出現(xiàn)了,她天天都要穿紗裙或長連衣裙,要自己化妝。看著孩子全身心地欣賞自己,露露媽媽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悅。

  當(dāng)我們敞開心靈,發(fā)自內(nèi)心地真正接納孩子、欣賞孩子的時候,孩子就能接收到我們這種正向的能量,獲得生命的滋養(yǎng)。

“我才不在乎他們說什么呢!

  在認同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認同自己、肯定自己,懂得客觀地認知自己,不會輕易為他人的看法所左右,顯得無所適從。

  瑞瑞一直不愿意出去理發(fā),他只接受媽媽給他剪,但媽媽給他理的發(fā)看上去總會長長短短不整齊。有一次媽媽給他剪完之后,發(fā)現(xiàn)后腦勺的頭發(fā)參差不齊,有點兒難看。

  媽媽比較在意這些,于是說:“瑞瑞,你看媽媽給你剪得不好看,要不咱們?nèi)ネ饷嫘抟恍蓿莻叔叔很快就給你修好了。”瑞瑞不同意,媽媽想盡各種辦法哄他:“如果媽媽帶著你出去,別人會說,你看這個小朋友的頭發(fā)多難看!”

  瑞瑞當(dāng)時正在畫畫兒,回過頭來說:“媽媽,我才不在乎他們說什么呢!”

  瑞瑞媽媽當(dāng)時特別吃驚,然后是驚喜。孩子知道自己是怎樣的,并不會在意別人怎樣看他。

  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確實是這樣的,他不在乎別人怎么說。有時候,爸爸媽媽帶他去爺爺奶奶家,對于爺爺奶奶的稱贊、夸獎,瑞瑞顯得特別淡定。媽媽問他為什么,瑞瑞說:“我知道媽媽是愛我的,爸爸是愛我的。”媽媽明白,孩子是在表達:我很確定,爸爸媽媽很愛我,很接納我,我很滿足,我不在意別人怎么說。

需要改變的不僅僅是孩子

  我們不太愿意,也很少能靜下心來回憶我們的童年往事。我們總想,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反正已經(jīng)無法改變了。我們總會想當(dāng)然地以為我們的成長經(jīng)歷就那樣了,但孩子不會和我們一樣,他們的生命將是全新的開始。

但事實上卻未必如此。

  當(dāng)我看過張以慶導(dǎo)演拍攝的《幼兒園》這部紀錄片后,我感到,我們自身的改變,是我們必須做出的選擇。

  這是中國第一部反應(yīng)幼兒園生活的紀錄片。導(dǎo)演在幼兒園實地守候三年,拍下五千多個鏡頭,深刻地展現(xiàn)了孩子們的心理成長狀態(tài)。

影片的開始,伴隨著《茉莉花》悠揚的音樂,出現(xiàn)了兩行字幕:

“也許是我們的孩子,也許是我們自己!”

  這是一所某省會最好的寄宿制幼兒園。第一個鏡頭是,孩子們在周一的早晨來到幼兒園,哭聲一片,孩子們死死地拉著媽媽的手不放。

  緊接著,孩子們開始了一周有規(guī)律的生活。眾所周知,在成人的眼中,全托是鍛煉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最佳方法,所以孩子們學(xué)習(xí)自己處理事情就變成了重要的課程。

  一個中班的小男孩,他在午睡后要穿衣服。里邊是一件小半袖體恤,外邊要穿一件襯衣。男孩無論怎樣都穿不好,許久之后,他終于氣急敗壞地將衣服扔在床上,并且煩躁地大哭起來?墒,幫助并沒有來臨,于是他只得在無奈中拿起衣服,再次邊哭邊穿。終于,他把衣服穿上了,打著噴嚏離開了房間。

  孩子們被要求將每兩個小椅凳上下互扣地擺放,但有一個孩子怎么都擺不好,他惆悵萬分。然后,他獲得的唯一指導(dǎo),就是老師的一句不耐煩的話外音:“調(diào)個面,調(diào)一個面。”語調(diào)之外的潛臺詞:“你真笨!”孩子放棄了,無奈地看著窗外。

  在成人認為這一切很正常的同時,我想孩子內(nèi)心已經(jīng)對自己有了一個潛意識的判斷:我是不行的!

  影片中,對孩子們之間從身體到語言的暴力攻擊都做了記錄,并有愈演愈烈的勢頭。打人的孩子被全班圍攻,柔弱的孩子被強勢的孩子冷漠與蔑視:“你這個人好煩,我好討厭你,不要和我坐在一塊!”

  這些現(xiàn)象,成人也許并不覺得是成長中的問題。因為在家里成人沒有給兒童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往往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孩子:“我討厭你,你怎么就這么煩人,別跟我在一起。”恰恰是我們的語言模式,幫助孩子建構(gòu)了同樣的語言模式。

  強勢的孩子以這樣的模式去對待柔弱的孩子;當(dāng)然,柔弱的孩子沒有力量去面對和拒絕這種狀態(tài)的時候,就會習(xí)慣性地將自己麻木掉。同時,這種感覺也深深地將一種信念留在心里:我不夠好!

  片中對孩子做了一些采訪。

  記者問一個五六歲的男孩:“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把你全托嗎?”

  孩子略帶遺憾地說:“他們說很忙,要賺錢養(yǎng)活我!”

  頓了一下,孩子繼續(xù)說:“我媽媽要去美容院,我爸爸是房地產(chǎn)的老板,要去請別人吃飯。”說完,他若有所思地想了很久。我想,他會認為在爸媽心中,比起吃飯和上美容院,自己不夠重要。

  記者問幾個五六歲的孩子關(guān)于愛的話題:

“什么時候會說‘我愛你’?”

“不知道!”

“說過沒有?”

“沒有。”

“聽別人說過沒有?”

“沒有。”

“你想對誰說‘我愛你’?”

“不知道。”

“愛是什么意思呀?”

“就是我把你抱著,你把我抱著!”

“那你有沒有抱誰的想法?”

“沒有。”

“你會對什么人說‘我愛你’?”

“不說。”

“是不能說還是不好意思說?”

“不好意思說。”

“為什么?”

“因為那個很惡心。”

  無獨有偶,王朔的一部小說《看上去很美》,在幾年前拍成了電影,那是描寫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片中的主人公方槍槍,通過自己的眼睛與感受,記錄下了生活的瑣事,就是這樣的瑣事,給無數(shù)孩子都留下了成人不知的深切創(chuàng)傷。

  兩部影片的不同之處在于物質(zhì)條件的明顯改善,而我們對待孩子的教育理念,和多年來固化的行為方式,以及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卻是何其相似。

  我們在那種舊體制舊觀念下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我們失去了良好的自我認同與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感。即使成功,我們也并不能坦然地認為自己很好。

  然后,我們的孩子又開始繼續(xù)在這種依舊盛行的舊觀念下成長,他們又將迎來什么樣的明天?

  揭開傷痕,總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但是今天當(dāng)我們面對我們的孩子時,我們必須有所改變。正如世界的改變、中國的改變一樣,我們不僅要為自己療傷,更要通過我們的改變來為孩子們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讓我們的孩子在被愛、被認同、被接納和被欣賞的環(huán)境中成長。
  • 人贊過
查看更多
相關(guān)推薦

快速回帖 使用(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表情
新用戶注冊
  Ctrl + Enter 快速發(fā)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