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贊過
查看更多
中國的教育有一個怪圈:越是為孩子付出得多的家長,孩子越叛逆;越是整天為孩子操心的家長,越被孩子討厭;越是以孩子為中心的家長,跟孩子之間的關系反而處理得越糟糕......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行為能被孩子理解,都希望孩子能學會感恩,然而現(xiàn)實往往是非常殘酷的,因為教育的結果,往往取決于我們的方法是否得當,而跟我們付出了多少沒多大關系。。莎士比亞在他的《李爾王》中寫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齒更能噬痛人心。那么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最好做到以下4點: 1、讓孩子和你一起勞動 要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就得從娃娃抓起,首先別讓孩子的東西來得太容易。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由于家長的溺愛,造就成孩子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處處依賴別人。不知道東西來之不易,也不知道珍惜,更談不上感恩回報生育、養(yǎng)育自己的父母,父母面對孩子們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絕對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妥協(xié),并且要耐心地教育孩子要想有所收獲,就必須得先付出。 2、盡量少一些“你應該”。 很多中國的父母都喜歡對孩子說:“你應該”:因為我為你花了很多錢,所以你應該把書讀好;因為我供你吃供你喝,所以你應該聽我的話;因為我是你的父母,所以你應該孝順我…… 然而,大部分情況下,這些“你應該”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因為良性的教育其實是一種主動行為:在我不應該對你好的時候,我依然對你好,那是真的好;在我不應該聽話的時候,我卻聽了你的話,那是真聽話。而父母過分強調“你應該”,其實是在強調一種“被動的教育結果”。當孩子努力讀書,或者聽你的話,并不是發(fā)自內心的主動,而是受迫于“你應該”,那么孩子的行為就會被異化為“僅僅為了達成某種任務”,而不是發(fā)自內心地想要完成。但感恩不是任務,感恩的前提是自愿和主動,所以父母如果要讓一個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生活當中最好少用“你應該”。 3、不要對孩子有求必應 孩子想要得到,就必須要有付出,不能讓孩子有一種 “天上一直掉餡餅”的錯覺。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免費的午餐,包括老師的付出、朋友的幫助、家長的養(yǎng)育等方面,都要告訴孩子,這一切不可以心安理得地接納。當你得到別人的好處之后,就要記住別人的給予,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動回報對方,感恩的習慣自然而然就能形成。 04、培養(yǎng)孩子懂得親情 家庭是各種情感的基礎點,也是各種情感的歸宿處,那里是孩子感受情感溫暖的第一個地方,也是他們感情的依托。家庭親情可以培養(yǎng)孩子情商,因此教育培養(yǎng)孩子懂得親情是非常重要的。 感恩,是為了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對他人的給予要心存感激。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會感激別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覺得擁有眼前的一切既快樂又幸福。教育孩子感恩就從父母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幫助時都懂得及時說聲“謝謝”;懂得關愛、感恩家人和朋友,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jīng)擁有了一顆感恩的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