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見證在課堂上的求婚
2011年畢業(yè)后,王小海來到重慶,開始在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任教。一來與家人團聚,二來打算回饋家鄉(xiāng)。
在學校,王小海主要講授犯罪學、涉外警務、治安管理、社區(qū)警務、外國警察科學等課程。
“在香港的經歷對我影響很大,我不是很懼怕講臺。年底開始去上課的時候天天都像打雞血一樣,每天都渴望能夠站在講臺上,渴望去講授。”王小海說,從警察到教師,角色的轉變也帶來了價值觀念的變化。在王小海看來,教師這份職業(yè)是一群專業(yè)人士通過教學與科研,賦予學生更好地去理解社會和認識世界的能力。“作為警察需要的是保持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執(zhí)法和服務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而作為教師我更強調自由、平等和分享。”
2010級治安學的王康慶是王小海在西政的第一屆學生,目前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告訴澎湃新聞,在課堂上能感受到王小海對學生的用心和負責。
“國內的犯罪學博士本來就不多,王老師的留學經歷使他把國際化的視野帶給了學生,提供了更多思考空間。”此外,他表示,由于有基層工作的經驗,王小海更加了解業(yè)務,也明白警察的真實狀態(tài),接觸到的是警察所面對的最現實的問題,“所以他講的課不會流于形式,特別有說服力,貼近問題的本質。比如,在社區(qū)警務的執(zhí)法上,他會教我們使用最少的警務資源去巧妙地調解糾紛。”
西南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學院教師李濤也說,此前多個部門的基層警察工作經驗成為了王小海的一項優(yōu)勢。無論是曾經遇到鮮活的案例還是實踐中積累的判斷能力、溝通能力和科研能力都能在他的授課中體現出來,去感染學生。
重慶工商大學大一學生唐麒在高中時就認識了王小海。他說,王小海開朗隨和,口才上佳,講課生動風趣很受學生歡迎,平時與學生相處也是亦師亦友。
確實,王小海的學生都叫他海哥,第一屆帶的學生和他的年紀也就相差十歲左右。“學生和我都在一種平等的視角中相處,比較融洽和輕松。”他的大部分學生未來將從事法官、審查官、律師、公安等職業(yè)。
“老師,我以后能從事什么工作?”“老師,我應該如何學習呢?”在教學的過程中,這兩個問題是學生向80后教育工作者王小海提出最多的。“我一般都結合學生自身的目標來給出建議,啟發(fā)他們選擇未來進修方向時還不斷拓寬視野,也經常會把自己的經驗和困惑教給學生,讓他們少走彎路。”他說,“學生來向我訴說困難或者來詢問我的建議都代表一種信任,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
2012年9月12日,是王小海和妻子以及西南政法2010級治安學的學生們都難以忘懷的一天。在治安管理的課堂上,王小海在學生們的配合中完成了人生中的求婚儀式。
“前半節(jié)我正常講課,到中途話鋒一轉,我說在重慶遇到了愛人,想要借助大家的力量和愛人共度一生。之后就根據和學生課下開的一個小會議的安排,有人拍照、有人點蠟燭、有人拿蛋糕,非常順利,我太太現在說起來這件事都非常開心。”
建議關注基層民警心理健康
目前王小海已經公開發(fā)表十余篇中西方警務研究的中英文學術論文,并自2012年起擔任國際學術期刊《犯罪學和社會學》(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minology and Sociology)的編委。2016年,35歲的他也獲得了副教授的職稱肯定。
王小海說,“如何通過一種比較人情化的策略去解決基層警察的困難?這是我在博士期間和進入西南政法大學之后一直堅持的課題。”
在中外的對比研究中,王小海從基層警務部門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再形成政策性的建議,也初步得到了一些相關學者的反饋。
對于中國的基層警務工作,他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議。首先,基層警察需要更多溝通訓練。“在基層,我們發(fā)現警察60%到80%的時間都用在向市民提供服務中,而其中調解是最主要的解決方法,這方面的培訓可以有效地幫助警察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他認為,從事服務工作的警察也需重視嘉獎與表彰。他告訴澎湃新聞,在傳統(tǒng)評價觀念中,警察的表現是否優(yōu)異一般取決于評估抓捕率、破案率等,缺乏對于社會服務工作方面的正面激勵,因此要調整考核機制,設置更全面的獎勵指標。
第三,他還關注到基層警察需要更專業(yè)的心理輔導。王小海了解到,不少警察群體遇到職業(yè)焦慮、緊張、易怒、煩躁和倦怠時,常常表現出的是沉默或者用抽煙、飲酒等一些不健康的方式排解情緒化的反應。“警察不成文的規(guī)定是越是到假期,越是繁忙。我們希望有專業(yè)的醫(yī)生和專家來幫助他們更好地去應對職業(yè)壓力。”
王小海的研究領域是犯罪預防與控制。他說,過去10年這個領域算是比較小眾,外界更多注重的還是打擊犯罪這些主流的工作。
“現在社會對警察的認識已經發(fā)生了變化。”王小海表示,“以前,由于警察在政府職能部門中是為數不多的24小時提供服務的部門,也有相應的執(zhí)法權力與權威,所以有的公民認為警察是不是什么都能管?而現在,大家意識到警察也是血肉之軀,只是代表社會的一個部門,警察不能包攬解決一切問題。我們希望能進一步清晰梳理警察的角色與職能,引導社會正確地在‘急難險重’時使用報警以及正確地看待警察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