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是我國種植歷史最為悠久的制米作物,種植歷史超過了10000年,是古老的五谷之一。糜子有粳、糯之分,粳性糜子又稱糜子或硬糜子,脫米后用來制作米飯;糯糜子又稱軟糜子或粘糜子,脫米后用來做年(粘)糕和黃酒。
糜子是糜子作物的通用稱謂,也是我國糜子主產(chǎn)區(qū)的稱謂,一般稱粳性糜子叫硬糜子或糜子,把糯性糜子叫軟糜子或粘糜子。華北地區(qū)一般把粳性糜子叫糜子,把糯性糜子叫黍子,山東、河南等地把粳性糜子叫稷子,把糯性糜子叫黍子。
我國歷史上糜子的種植區(qū)域廣闊,由于種植區(qū)域的不同,種植的類型不同,加上方言的差別,各地糜子的稱謂的差別很大,因此,糜子的文字記載也不同,至今非常混亂,各種辭、字典注釋差異非常之大。
糜子耐旱耐瘠薄,是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主要栽培作物。在我國無霜期短、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的陜西北部、甘肅中西部、寧夏中南部、山西西北部和內(nèi)蒙古中西部都是糜子生產(chǎn)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