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日常管理的時間運籌學
浙江科技學院 葉岳松
時間運籌學在孩子日常管理中的運用,通過細分時間保證了高效活動時間,活動轉(zhuǎn)換,使大腦得到調(diào)節(jié)和休息,才能繼續(xù)保持興奮,以利提高效率實現(xiàn)勞逸結(jié)合。避免因?qū)W習時間長而造成的興趣降低和注意力減退;消除了沉重的壓力感,杜絕對孩子的身心產(chǎn)生傷害,造成孩子的厭學情緒。從而提高日常管理的效率,幫助孩子認識時間、安排時間,直至掌控時間,做時間的主人,鑄就幸福人生。
一、高效活動時間——細分時間
(一)重點運籌法
在家能夠集中精力用功的時間,小學低段以45分鐘為限、小學中段以60分鐘為限、小學高段以90分鐘為限;而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分別以30、45、60分鐘為限。再繼續(xù)讀下去,效率不但不能和時間成正比,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身心,造成孩子討厭讀書。有不少家長常常把孩子關(guān)進屋子,強迫讀書。其實,孩子就算躲在書屋里也未必都在讀書。
做功課與其求量,不如求質(zhì)。家長應該解放孩子的時間。
(二)休息時間運籌法
所謂休息時間運籌法,就是安排和使用休息時間的方法。在考慮做功課的方法的同時,也要把休息的方法當成一個問題認真對待。
對每一項任務和每一個人來說,都客觀存在著一種最合適的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在學習的進程中,休息時間是極其寶貴的。盡管進行腦力勞動時,學習的速度和準確度實際上降低并不明顯,但如果中間一點兒休息時間也沒有,那么連續(xù)學習兩小時后,往往就會出現(xiàn)厭煩、注意力分散和對任務不滿的情況。
1. 休息時間運籌法例1:在完成同一項任務的一段持續(xù)時間內(nèi),休息時間對于工作時間來說是較短的——正常情況下為五分鐘左右。如果休息得太長,學習的勁頭就會喪失,而要使你再次恢復到進入工作的狀態(tài),則需要相當大的努力。只要你在學習中感到速度減慢了而且容易出現(xiàn)錯誤了,就應該休息一下。
當你在一項任務上工作了一段時間后,一種對它的厭煩情緒就會逐漸出現(xiàn),同時還會產(chǎn)生一種停止不干的愿望。但如果你不是一味做下去,而是休息或放松十分鐘,然后再去做,那么繼續(xù)完成這項任務的愿望往往會再次出現(xiàn),從而使你能“恢復元氣”。
2.休息時間運籌法例2:在休息時,換個活動或改變一下身體的姿式,是很有好處的。比如在房間里散散步,伸展一下胳臂等等。兩項不同任務之間的休息時間可以長到十分鐘或十五分鐘。
在這段時間內(nèi),你可以到外面去放松地做個短時間的散步,或是做一些輕微的活動,這常常可以使你精力恢復到原先的水平。對孩子來說,每學習一小時就休息五分鐘或十分鐘還是適宜的,沒有必要比這更頻繁了。要記住,腦力勞動的疲勞多半是出自于對工作的厭煩或是興趣不足,而不是真的無力繼續(xù)這項工作了。
因此,一般來說,比較好的做法是,在兩項任務之間的適當時候休息十五分鐘,而在每項任務的進程中插入幾次較短的休息時間(五分鐘)。在工作中按時休息,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干,比半心半意地干上很長時間要有利得多。
3.休息時間運籌法注意事項:
(1)休息時間到了立即休息。預定休息的時間一到,即使功課才到一半,也應當立即休息。換句話說,做功課的時間表,與其遵守開始的時間,不如遵守結(jié)束的時間。譬如,雖然開始時稍微晚一點,但如果養(yǎng)成嚴守結(jié)束時間的習慣的話,開始時所延遲耽誤的部分,會想辦法在學習時間內(nèi)補起來。
(2)離開書桌才算是真正休息。做功課中間的休息,是為了恢復疲勞,讓做功課的心理緊張狀態(tài)松馳一下,以便提升接下來的讀書效率。如果休息時,還保持和做功課時一樣的狀態(tài),那么做功課的緊張狀態(tài)依然存在,心理上的緊張就無法消除了。因此不管多短的時間,做功課中間的休息,一定要讓孩子離開書桌。
(3)做功課的休息時間不超過10分鐘。如果休息時間過短,疲勞還恢復不了,相反,如果過長的話,那么好不容易做好的心理調(diào)整也散失了,又必須從頭開始做準備運動,反而降低了效率。學生做功課,中間休息以五分鐘至十分鐘最恰當。
(4)吃飯前后半小時應為休息時間。“吃飯前后半小時”是一天里效率最低的時候。從生理學上來說,吃飯前后,全身的活動能量都集中在消化器官,頭腦的活動相對也就遲緩了。吃飯前后要好好休息,以充分儲備接下來做功課的有效能量,從效率上說,這才是上策。
二、活動轉(zhuǎn)換,使大腦得到調(diào)節(jié)和休息,才能繼續(xù)保持興奮,以利提高效率——勞逸結(jié)合
(一)交叉更替運籌法
在一定時間內(nèi),為了保證科學用腦,緩解腦細胞,不造成過度疲勞。就要采取交叉更替運籌時間的方法。
當學習某一學科用腦時間過長,感到疲勞或效率減低時,就不要勉強再學,適當進行一段有興趣的其他活動,使大腦得到調(diào)節(jié)和休息,才進行學習,煥發(fā)大腦的學習興奮度,以利提高效率。
恩格斯寫作之余愛好遠足、擊劍、騎馬和游泳;列寧緊張工作之后,總是要讀報或看小說,其目的都是為了通過時間的交叉更替,提高學習或工作效率。
(二)復線運籌法
復線運籌時間,家長必須首先做個有心人。時時想到時間可以復線運籌,一定可以找到避免“單打一”的方法,成為運籌時間的能手。發(fā)揮孩子運用時間的綜合效應。干一件事而一舉多得,這是提高時間利用率的好方法。
例如,出去玩時,可以帶上觀察的任務,玩回來把觀察到的給家長敘述一遍,這段時間既鍛煉了身體,又提高了觀察力。又如,下棋既是算術(shù)運算,又是邏輯思維訓練,同時孩子很快樂,親子互動良好。這就是玩中學,玩就是學習,是復線運籌學非常好的運用。勞動、外出、游戲、交友、買菜、看病等都是學習的機會。零碎時間加起來是生命中極為可觀的一大部分。利用好零星時間,即節(jié)約了整塊學習時間,又防止了集中記憶帶來的大腦疲勞。又比如"打醬油",孩子可以實踐一下口算等。
(三)分散運籌法
所謂分散運籌,就是把某一科目需要學習的總時間,分成若干學習小段時間去進行。例如,同一個科目需要讀四個小時,一天連續(xù)讀四個小時,稱為“集中學習”;分成四天讀,每天讀一小時,稱為“分散學習”。
以某項作業(yè)的實驗來看,同樣的作業(yè)二十次集中做,和一天一次分為二十天做,兩相比較,每一天的作業(yè)效能,后者確實比前者高出百分之三十。就象人一天要分三次吃飯一樣,讀書也不能一次讀完,必須插進休息時間,分幾次讀,效率才能搞,效果才能好。
1.分散運籌法實例1:讓一組四年級學生反復閱讀一首長詩,直到逐字逐句地記熟為止。另一種采取分散記憶法。結(jié)果表明,第一組集中記憶,需要閱讀十八次才能熟練地背誦,而第二組平均讀七、八次就夠了。
實驗說明,學習比較長的材料或難度較大的材料,分散運籌時間的學習效果比較好。這是因為,分散運籌學習時間,可以避免因?qū)W習時間長而造成的興趣降低和注意力減退;可以避免前后學習材料的互相干擾。
2.分散運籌法實例2:如果要求孩子十天做一百道練習題,不如每天分攤計算,要求孩子一天只要寫十道練習題;把一本練習簿交給孩子,叫孩子一個月做完,不如一天撕下一張交給孩子。數(shù)量雖然相同,可是把功課細分化了,于是不覺得量多,消除了沉重的壓力感,才能提高效率,這也就是“心理上的除法”。這種“心理上的除法”,為孩子定功課進度時,才是最恰當?shù)姆椒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