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作為杭州的一大“鄉(xiāng)土地標”。22年前,一位老奶奶,在龍翔橋公交站擺攤賣臭豆腐,2塊錢起價,自制原汁韻味的手工醬料,走過路過一口“臭”,讓無數(shù)杭州人從孩提時代吃到自家娃長大。
▲ 龍翔橋臭豆腐
10年代就已聲名大噪,在刷單沒有如今甚囂塵上的時候,龍翔橋臭豆腐已經(jīng)登上了杭城必吃榜;央視、浙江電視臺都慕名來采訪。 食客們絡繹不絕,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有操著一口軟糯方言的本地人,西湖對岸剛過來的情侶、穿著時尚潮流的小姐姐。喧鬧的聲音和長長的隊伍,是古典氛圍的街道上,充滿煙火氣的亮色。
哪怕頂著陰雨天,也要趕過來點上兩份兒,一過嘴癮。 “年糕兩個!臭豆腐兩份阿姨!——“
食客們有的來自遙遠的內蒙、北京,有的從江浙其他地區(qū)特意趕來。 他們紛至沓來又遁入人群,像錢塘江的潮水一樣不曾停息、樂此不疲,把享受美食的一刻心情,留在豆腐小店里,留在被蒸汽熏得微微焦黑的背板上。
“我的客人,從自己還是個小孩子,吃到雙胞胎滿地跑咯!“ 22年,目送頑童們漸漸長大的背影,始終如一固守在蒼蠅小攤的,是創(chuàng)始人,邵偉珍奶奶。
▲ 邵偉珍奶奶
-22年,從龍翔橋到高銀街她始終如一地堅持著- 年事已70的邵奶奶,身體硬朗強健,仍然堅持開店,來去店里騎自行車。 在店里無人幫忙時,能一人操勞點單、打包,在食客“你一言我一語”中記住每一個人的順序與口味,取料下鍋的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那時還沒有鋪面,老奶奶也不在高銀街,就在家門口,龍翔橋公交站旁支起一處攤子,幾毛錢幾毛錢地賣臭豆腐,后來又加了年糕和肉粽。 邵奶奶年輕時,早上4:00出攤,做醬料,和爸爸一起去買豆腐干、制作原材料,上午做好、下午叫賣。 小攤口味獨到、用料不同,大家搶著排隊,過程中奶奶的做法改變了幾次 ,但絲毫沒有影響大家的喜愛,而是比上一次更紅火。
物價在漲,而沒有隨著物價上漲而價格上揚的,是龍翔橋屹立不倒的三塊“招牌”:
臭豆腐、年糕和肉粽。 ▲ 多年不變的招牌三件價目表
龍翔橋臭豆腐小店,翻新過仍只有幾平米,和從前一樣樸素簡單、也內有乾坤。 眼鏡盒放在臺面上,打包盒子摞成一座座小山供取用。 食客來襲,大把年糕“滋啦”下鍋,炸到一層熟,控油撈出,用刀把每個年糕切開一道口子,讓香味沁透到年糕的每一分內里,放進鍋里復炸一次。 撈出后,外皮白透,一口咬下卻能感到格外的焦酥、香嫩。
同樣做法下的肉粽,肉味浸進米香,像鍋巴一樣酥酥脆脆、內里肉香四溢。
臭豆腐,也都是一粒一粒下鍋,再一粒粒撈出,控水控油,香汁都被鎖進豆腐里,掐也掐不出任何多余的水油。
金黃香軟的豆腐塊,鋪在一層綠油油的香菜上,叫人食指大動。等在櫥窗外的客人們都饞了。
大批外鄉(xiāng)食客和別人說,幫忙打包,他們自己沒辦法趕來,只好拜托別人。附帶捎一句打心眼的贊美:“你家真的很好吃!“ 老奶奶“稱霸一方”的功績,除了食材和老道的烹飪手法,獨家醬料占了一半。
-醬香不怕巷子深老奶奶的“醬”門秘訣- 江浙喜甜,尤其喜“甜到發(fā)指,沁人心脾”,杭州人喜歡在食物出鍋后,熱騰騰地澆上一層油醋汁,是西湖醋魚的靈魂。
而一層濃稠多汁的甜面醬,是龍翔臭豆腐的精髓,叫人一口就醉了。
▲ 甜面醬
龍翔橋的醬料都是邵奶奶自己親手熬做的,日日要做,越做越香醇好吃。 為了適合頗為熱辣的新潮口味,老奶奶自己研制了一款濃郁的辣醬。
▲ 辣椒醬
沒有小米辣小家碧玉般的“犀利”、也不會像辣椒油一樣“香則香矣、辣味稍遜“。
龍翔辣椒,辣而有滋有味,是種來自山野的酣暢。
在兒子的幫助下,老奶奶學著電商、網(wǎng)紅,開起了自己的淘寶店,經(jīng)營了自己的抖音賬號。 臭豆腐醬料10塊多錢一瓶,實在的價格,讓沒有口福的外省食客也能大快朵頤。
“我不關店的,要是我下班了,晚上五點后我兒子會接著來店幫忙,你們記得隨時來吃!“
年逾古稀的老人,事業(yè)小有成就,在兒女和樂,該享清福的年紀,她還在店里忙累操勞。
之所以堅持這么久開小店,是因為鄉(xiāng)親鄰里也都還在,自然而然的割舍不下了。
▲ 邵奶奶店里,有一整面箴言背景墻
有人說杭州不大,卻五臟俱全、秀外慧中。因為這一直是一座立足現(xiàn)在,卻從來不忘回憶過去的古城。 就像一份臭豆腐,到我們這一輩,已經(jīng)走過四代人了。遠方的孩子,依然能在這陣陣散發(fā)而出的香味里,在甜辣醬味的包裹中,找到溫暖與自由。
上城區(qū)高銀街107-109號
營業(yè)時間:11:30-21:30 1385806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