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是念出來的,還是掛出來的?全城都是學區(qū)房的杭州,又要吵架了
本月初,層樓推送的這篇文章,引發(fā)了粉絲強烈共鳴。原因很簡單,在學區(qū)成為房價第一推手的今天,學區(qū)房早已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么純粹。
它的背后,牽扯了太多利益,甚至已成為精心布局的炒房產業(yè)鏈。
一個新興板塊,沒有畢業(yè)生,更無教育底蘊,隨便來一個傳言,或者貼一個牌子,炒作一番,立馬躋身“名校學區(qū)房”。體現(xiàn)在二手房上,就是上百萬的價差。
但你有沒有想過,在集團化辦學的戰(zhàn)略思想下,加上各種合作、托管和引進,杭州“名校”早已是流水線產品。
倘若有一天,全城“名校覆蓋”,學區(qū)還會是“溢價之王”嗎?
隔壁的嘉興,為我們打了一個樣。近幾年來,嘉興新崛起的幾個板塊,如南湖新區(qū)、國際商務區(qū)、科技城區(qū),及秀洲新區(qū)等,無一不是“名校加身”。
反映在二手市場上,雖然學區(qū)依舊重要,卻不再是最關鍵因素,價差更多體現(xiàn)在地段、配套及房子品相。
所以,杭州的自住客們,千萬不要無腦接盤高位爆炒的新學區(qū)。因為最后很可能會發(fā)現(xiàn),玩了一輪名校招牌的“軍備競賽”后,大多數(shù)小區(qū)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線。
而此時,投資客揮一揮衣袖,瀟灑離去,只留你高位站崗,徒傷悲。
02
滬杭之間的嘉興,近年樓市火熱程度不亞于杭州。
兩個信號足以表明。一是3月15日,嘉興調控升級,外地人限購一套,限售范圍擴大至全市。二是它很像搖號之前的杭州,房企牢牢掌握著銷售自主權。
至今還有一條不成文規(guī)則:無論樓盤位置好壞,視戶型面積大小,全款前提下,還須搭售若干車位,標準30萬左右一個。
原因就是新房限價嚴厲,這也導致了這幾年嘉興二手房價的大漲。
我有一個朋友,工作在嘉興,2016年投資了一套國際商務區(qū)萬達廣場附近的房子,當時新房均價8000元/㎡,2017年5月以1萬5轉賣給了一位上海人。
而該小區(qū)成交價,后來超過了2萬,如今最高已在3萬上下,頗為懊悔。
不只是國際商務區(qū),嘉興幾乎所有板塊都漲了。但奇怪的是,幾個主流板塊的二手房價,相差并不大,學區(qū)炒作氛圍也比較淡。
當?shù)刂薪閳罅艘唤M數(shù)據(優(yōu)質次新房),南湖新區(qū)3-3.5萬,科技城區(qū)3-3.3萬,國際商務區(qū)2.8-3萬)……
三個板塊均位于嘉興東南方,相互連接,南湖新區(qū)位置最優(yōu)(西側挨著南湖)、科技城次之(靠近上海)、國際商務區(qū)居后。看起來主要是地段,決定了板塊價差。
嘉興西北方的秀洲新區(qū),新交付的秀湖金茂府,及早期的中梁秀湖壹號院萬科夢蝶花苑等,掛價也普遍3萬朝上。
秀洲新區(qū)已與常臺高速接壤,后續(xù)開發(fā)空間有限,但有兩大特點——環(huán)境和產業(yè)。
新板塊學區(qū)炒作淡,老城區(qū)總有底蘊深厚的學校,容易出高價吧。
結果這一點跟杭州完全不同,嘉興市中心老小區(qū),根本沒有類似杭州學軍老破小那樣的天價,貴到可以碾壓南星橋、濱江、武林等豪宅板塊。
“嘉興市中心,貴的也就2萬多,遠不如科技城等新區(qū)。”中介說。
03
在嘉興二手市場,學區(qū)似乎不值一提。難道是因為沒有好學校?
與其說沒名校,倒不如說嘉興“滿城皆名校”。過去幾年,嘉興的這幾個主流板塊,通過托管、掛名、合作等方式,全都引進了名校。
市中心:老牌知名公立小學,如實驗小學和輔成小學等。
南湖新區(qū):北師大南湖附屬學校
科技城:實驗小學科技城校區(qū)、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嘉興學校(初中、小學部)
國際商務區(qū):同濟大學附屬嘉興實驗學校、北師大嘉興附中、杭師大經開附小
秀洲新區(qū):浙師大附屬秀洲實驗學校 (九年一貫制)、上海世外教育附屬嘉興秀湖實驗學校(九年一貫制)、上外秀洲外國語
看看這些前綴,個個看起來來頭不小,自帶光環(huán)。
這些學校當然也有好差之分,但沒有絕對的菜小,也沒有絕對的牛小,更多是相對均衡的教育資源。
當所有學??雌饋矶疾畈欢啵瑢W區(qū)的溢價能力,無形中就被降低了。而購房者的優(yōu)先側重點,也會轉向價格、品質和地段等因素。
所以,嘉興二手市場上,學區(qū)扮演的角色遠沒有杭州那么夸張。
比如,目標南湖新區(qū)的自住客,第一需求是讀書,因為價格原因,最后很可能會買到科技城。一些地段一般、品質突出的次新房,價格也能和好地段的“名校學區(qū)房”抗衡。
本地購房者,也很少因為要讀更好的“名校”,選擇跨區(qū)域購房。
不過,嘉興二手市場,學區(qū)炒作氛圍不高,還有兩個特殊原因。一是嘉興版圖不大,教育資源比較容易做到兼顧。
二是二手市場的買家,自住比例高,沒有像杭州那么多的炒家。
04
杭州版圖大得多,難免顧此失彼,但不可否認,“名校普及率”也越來越高了。
先看一組數(shù)據:
截至2018 年底,杭州全市教育集團已有371 個,成員單位1385 個。其中,中小學教育集團174 個,原六城區(qū)中小學名校集團化覆蓋面達83.85%。
與2004年相比,教育集團在數(shù)量上增加了13.3 倍,成員單位擴大了16 倍以上……
要知道,這還是2018年的數(shù)據。僅過去兩年,杭州公開報道或大肆炒作的新名校,就已“數(shù)不勝數(shù)”:
2018年底,被學區(qū)耽誤多時的萬家星城,突然確定引入安吉路實驗學校。
2020年9月,崇文、學軍落戶蕭山科技城。
2020年12月,之江實驗中學、之江第一中學和上泗中學,聯(lián)合成立杭州市之江實驗中學教育集團;之江一中正式加入杭二中教育集團(掛牌)
2021年1月,崇文實驗學校(近江)宣布“民轉公”。
2021年2月,杭州文瀾教育集團正式成立,下轄兩所公辦初中:文瀾實驗中學(文瀾校區(qū)),文瀾實驗中學(慧瀾校區(qū))。三所公辦小學:文瀾小學,文瀾第二小學(籌,鐵路北站單元),文瀾實驗學校。
還有育才“民轉公”、名校托管世紀城實驗小學、江南小學等各種傳言。
最新的傳言是,運河灣也會有文瀾的校區(qū),崇賢某小學將被托管,東潮府南面的九年制學校也會引入名校。此外,為托起錢江新城二期近7萬的限價,引入名校想必也是規(guī)定動作。
毫無疑問,名校集團化戰(zhàn)略,已是杭州推進基礎教育全域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主方向,大勢已不可逆。
事實上,新版區(qū)劃調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各區(qū)教育資源。
比如,并入拱墅區(qū)和上城區(qū)的原下城區(qū)、原江干區(qū),教育資源相對較弱。并區(qū)之后,除了公辦名校資源的傳導,更可直接共享優(yōu)質民辦教育。
財政獨立后的新余杭區(qū),有了自己的話事權,是不是馬上也有一輪“學區(qū)大躍進”?
如果連崇賢、倉前、錢江世紀城和四五堡,都成為“學區(qū)高地”,那么未來有一天,杭州像嘉興一樣“滿城盡是學區(qū)房”,也并非不可能。
05
一旦“滿城盡是學區(qū)房”,炒房客控盤的熱錢不夠用,接盤的孟母也不夠用,顧此失彼,怎么打出暴漲行情?
更何況,短時間泛濫的貼牌名校,也很難保證學校質量。硬件和理念容易復制,優(yōu)質師資力量卻必然注水,優(yōu)質生源更面臨其它“名校”的殘酷爭奪。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所名校的成型,必然需要長時間的沉淀。
所以,面對那些爆炒的新學區(qū),自住客千萬要擦亮眼睛。因為很大程度上,這就是投資客做的局,拉高價格靜待接盤人而已。
比如在橋西,文瀾“民轉公”之前,某深圳投資客就一口氣囤了20套房源,如今正張著血盆大口等人入套。
只是據好找房顯示,許多高位新學區(qū)房,如今都已處于“有價無市”的局面。
華師大附屬學校的藍孔雀,近30天只網簽了2套;新晉“雙文瀾”學區(qū)的橋西,名城公館在內的多個小區(qū),近一個月零成交。
還有崇文民轉公的近江東園社區(qū)、在水一方社區(qū),二手成交量也很慘淡。
這至少說明一個事實:學區(qū)瘋炒下,二手房價的快速拉升,已超出市場承受力。若此時貿然接手一個連畢業(yè)生都沒有的“新名校學區(qū)”,大概率是交“智商稅”。
接下來,杭州即將大量出貨的下一個“學區(qū)老鼠倉”,是傳言有一系列名校托管的錢江世紀城。
據我所知,大量外地投資客都已建倉,更有炒房團一夜之間掃光佳境天城所有低價房源。那么,你會為一個“名校”名頭讓孩子入蕭山學籍嗎?你愿意乖乖成為炒房客的戰(zhàn)利品嗎?
最精彩的一場博弈即將拉開序幕。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區(qū)房降溫,注定是一條“艱難的路”,非一日之功。
多數(shù)人難免為當下的氣氛所裹挾,但如果你能看清趨勢,并真正為孩子的未來負責,那么還是遠離那些沒有畢業(yè)生的“貼牌學區(qū)房”。
它們中的極小一部分,或許在許多年后會成長為“真學區(qū)房”,但未來的偶然性事件,不值得你現(xiàn)在下超額的賭注。
來源: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