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整個汽車行業(yè)都在圍繞著“國6”以及其衍生的7折話題轉,原本行業(yè)氣氛一片祥和,結果半路殺出個“中保研”,搞得整個行業(yè)心驚膽戰(zhàn)。俗話說看熱鬧不嫌事大,中保研每公布一批測試車型,網友就盯著看誰A柱折彎B柱斷裂。
整個2019年,中保研撞了27款車,轎車和SUV對半分。從成績看,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普遍較差,而車輛輔助安全普遍較好。去年測試過的27款車,有哪些不同,它們的安全性性能有何優(yōu)勢?今天就給大家來梳理一下2019年測試亮點。
追尾前車與被追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故,但前后碰撞產生的維修費用卻相差甚遠。不論是幾十萬的豪車,還是10來萬的街車,車頭的維修費用都遠高于車尾。以中保研的數據為例,XC60指導價39.19萬,若不幸被前后車輛以15KM/H的速度夾擊,那么維修費用將會達到13.73萬(維修比約35%),而同樣是被前后夾擊,福克斯只用花1.65萬(維修比約11%)。
耐撞性字面上容易理解為車身扎實,實際上是指低速碰撞對車身結構的物理損傷程度,而物理損傷程度又與車身結構設計有關。換而言之,耐撞性具體指車身結構防護設計。27款車,沒一款拿到耐撞性與維修經濟性項目的優(yōu)秀評價,說明兩個問題,要么車身結構設計對低速碰撞做的優(yōu)化不夠,要么維修費用太高。拿差評的車,有一部分是因為氣囊彈出來了!
或許有人知道,低速碰撞只要防撞梁和吸能盒設計到位,車身損傷程度會降到最低,這些看似簡單的硬件實際上也有一定技術含量,比如防撞梁結構和吸能合潰縮孔設計等,這小細節(jié)可能決定一款車能否拿到好的評價。
車身結構耐撞性評分中,豪華品牌一枝獨秀!奧迪A6L、奔馳GLC、寶馬3系全是滿分,但因為這些車維修費與整車售價之比超過21%,所以維修經濟性得0分,于是這一項總體評價為差。
2019年,一共有17款車在車內乘客安全指數這一項目中拿到優(yōu)秀評價。大多數人對這個測試的關注點集中在車身變形量,但你要知道良好與優(yōu)秀評價之間可能只差一個安全氣囊,因為最終評價看總分。
舉個例子,正面25%偏置和側面碰撞中,有4款車拿了差評,但在總體評價中,沒有一款車是差評。
25%偏置碰撞中,A柱本身不納入測量。真正測量的是A柱下方的鉸鏈侵(又叫前立柱)、踏板、門檻、儀表盤等10個部位的侵入量。不少車栽在左下方儀表板(左腳膝蓋處)、上儀表板和A柱鉸鏈侵入量過大上,你看到的是A柱變形,但變形的起因可能與A柱連接的前立柱強度不過。
怎么證明車身側面強度好不好?中保研的辦法是測量B柱與坐墊中線的距離。只要B柱距離坐墊中線超過12.5厘米,就能拿到優(yōu)秀評價,從測試結果看,大部分車可以滿足這個標準。
沃爾沃XC60被移動壁障臺車撞了后,B柱距離坐墊中間還有26厘米,屬于同年測試中最好的車型,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奔騰T77,同樣的測試它可以做到23.5厘米排第二,要知道T77價格不到XC60三分之一。
車頂強度測試的方法并不復雜,參考測試車重量給予車頂一定比例載荷,如果車頂所承受的載荷是重量的4倍,就屬于優(yōu)秀評價。如果沒記錯的話這個標準是國標要求的4倍,換句話說是輛車都能滿足國標,現在知道為什么有些車國產后就減配吧,因為咱們國標實在是太寬松了!
2019年所測試的車型中,奔馳GLC的車頂能承受的峰值載荷最高,達到了122316N,而GLC的整備質量為1850KG,那么載荷質量比就為6.75,可以這么理解,GLC車頂可以承受12.48噸的重量。馬自達3載荷質量比為6.34,這是目前合資緊湊型轎車中最高的水平。奔騰T77為5.74,這是國產目前最高水平,雖然沒有破6,但也好于很多合資車。
就車身性能來說,價格最貴的不一定是性能最好的,豪華品牌可能在某一項中性能拔尖,但很少有每一項都做到第一。相對來說,10多萬的合資和國產車,這方面倒是做的相對不錯,不是最好但至少是前列。
從車主的立場出發(fā),車企理所當然要為掏錢買車的人提供更好的保護,但以各種評價機構提供的測試數據看,大部分車對行人的保護要好于車內乘客,當然這僅僅代表實驗室的測試方法。
為了給路人提供一流的保護,很多新車爭先恐后配備行人安全氣囊,這意味著一次輕微的追尾,車內氣囊沒起爆,而車外氣囊和機蓋已經迫不及待彈出來了,是不是撞到行人不知道,但一定為售后創(chuàng)收了!
2019年,對路人最友善的車是寶馬3系,行人保護得分率高達90%,而27款車有24款拿到了車外行人安全項目優(yōu)秀評價。你購車所花的錢中,一部分是為路人買單,而保險也是如此,所以安全評價機制實現了車主與路人雙贏的局面。
安全無小事,自打中保研引入了IIHS評價標準后,不少國內生產的新車被動安全性能大幅提升,對車企而言,這無疑會增加整車成本,但對消費者來說,花同樣的錢買到的車卻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