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我們的雙手會因為觸摸,沾染上很多環(huán)境中的致病微生物。研究顯示:人的一只手上,大約沾有40多萬個細菌。如果手洗不干凈,將會給身體健康埋下禍根。而洗手,尤其是科學正確的洗手,能最大程度減少疾病的發(fā)生。
★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
很多人洗手時陷入了一些“誤區(qū)”
導致手越洗越臟
下面,就和大家來說道說道!
0
1
洗手究竟洗什么?
有人會問,每天都在洗手,那洗手到底在洗什么呢?
★ 肉眼看得見的灰塵和污垢
每次拆完快遞、搬完東西,雙手一定會沾染厚厚的灰塵,看上去臟兮兮的。這時用清水沖一下,就能快速去掉手上的臟東西,恢復它本來面貌。但這只是洗手的初級目標,光看著干凈還遠遠不夠。
★ 肉眼看不見的病原微生物
即便手上沒沾染臟東西看上去干干凈凈,也會有大量肉眼看不見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寄生蟲等等,有感冒病毒可能咳嗽流鼻涕,有大腸桿菌就有腹瀉風險,有肺炎鏈球菌就容易誘發(fā)肺炎等等。
所以去除手上多種病菌,預防疾病發(fā)生才是飯前便后洗手的終極目標——在自來水沖的基礎上,需要加用洗滌用品去污殺菌,深層清潔。
0
2
只要是洗手液都能殺菌?
洗手液也分類!我國目前洗手液共分兩大類,一類是普通洗手液,另一類屬消毒產(chǎn)品。前者起到清潔去污的作用,后者才含有抗菌、抑菌或殺菌的有效成分。兩類洗手液在外包裝上有分別,普通洗手液一般為“準字號”,消毒洗手液則多為“消字號”。大家可按需求來選擇洗手液。
0
3
洗手速戰(zhàn)速決?洗得越勤快越好?
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洗手時,用肥皂持續(xù)搓揉20秒,豐富的泡沫可以破壞手上攜帶大量病菌的油脂和污垢,并使手具有怡人的氣味。采用正確的方式搓洗后,再用流動水沖洗15秒以上,整個洗手過程保持40-60秒。
雖然提倡人們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但洗手也是要有節(jié)制的,洗手次數(shù)過多,也會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若手部有裂口,肥皂的皂液會浸透到裂口里,易造成病菌感染。另外,雖然不少洗手液都含有護膚成分,但在干燥的冬天,如果頻繁洗手,仍然會導致手部皮膚干燥,因此洗手后要涂上專用的保濕護手霜。
0
4
濕紙巾代替洗手?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隨身攜帶濕紙巾,在飯前、飯后或出入公共場所后,隨時拿出來擦一擦代替洗手,認為這樣做既省事又衛(wèi)生。但不少濕巾含有丙二醇、苯扎氯胺等成分。丙二醇是低毒化學溶劑,長期用濕紙巾擦手,再來拿東西吃,會導致有毒物質進入胃腸道,存在安全隱患。此外,丙二醇溶解度大,大概有5%的人會有過敏反應,長期使用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當然,濕紙巾雖然不能代替科學洗手,但可以作為保持手部清潔一個很好的輔助措施。出門在外備上衛(wèi)生濕巾,肯定是有備無患。
0
5
手有傷口不洗手?小心感染!
很多人認為,傷口濕水會發(fā)炎,如果傷口在手上,就不能洗手了。錯!我們雙手每天都要接觸大量的東西,雙手沾上的細菌可想而知。如果不清理雙手和傷口,更加容易導致細菌感染。當然,這是針對較淺的傷口,如果比較嚴重,需要去醫(yī)院處理。
日常較淺的小傷口止血處理好后,可以在流動的生理鹽水下沖洗傷口或用干凈的布蘸著肥皂擦洗傷口周圍的皮膚,注意別把肥皂弄到傷口里,會刺痛皮膚。這樣做可以將病毒從手傳染到破損皮膚的幾率降到最低。然后再使用碘伏把傷口里的臟東西清潔干凈。
那么說了這么多
怎樣才算正確的洗手方法呢?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人們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腸道病毒的傳播。在與患者接觸后,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咳嗽后,如廁后,帶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從外面回家后等均應及時洗手。推薦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濕、搓、沖、捧、擦。
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搓:手心、手背、指縫相對搓揉20秒:
①掌心相對,手指并攏相互摩擦;
②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交換進行;
③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④彎曲各手指關節(jié),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⑤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⑥指尖在掌心中摩擦。
沖:用清水把手沖洗干凈。
捧:用清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再關閉水龍頭。
擦:用干凈的毛巾、紙巾擦干。
別看洗手只是一件小事
但這里頭的“學問”可不小呢
溫馨提醒:
為了我們的健康
就從正確洗手開始吧!
愛護凈免洗手消毒凝膠,4小時長效抑菌,內(nèi)含卡波姆成膜性護膚成分,滋潤不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