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fā)源印度北部的
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松、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jù)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并親自體驗,創(chuàng)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tǒng),也就是
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愈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
獲益。
瑜伽”(英文:Yoga,印地語)這個詞,是從
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xiàn)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yǎng)心方法。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圣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
印地語)創(chuàng)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fā)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tǒng)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關于瑜伽的記載最早出現(xiàn)在《
吠陀經》的印度經文中,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瑜伽之祖
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闡明了使身體健康、精神充實的修煉課程,這門課程被其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構成當代瑜伽修煉的基礎。帕坦伽利提出的哲學原理被公認為是通往瑜伽精神境界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