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已經過去一周了,但關于清明節(jié)的話題尚未止息。尤其是關于清明節(jié)的作文,至今還在困擾著我們的孩子和家長。
這段時間里,我接到好幾個家長的電話,是為孩子來求助有關清明節(jié)作文的。他們有我認識的,也有素不相識的。
其中有一位最可憐了,孩子的作文被老師兩次發(fā)回重寫,說是不合要求,像流水賬。孩子及家長都不知如何是好了,于是打電話給我,希望我提供建議和方法。并把作文修改稿給我發(fā)了過來。憑心而論,作為四年級學生,寫成這樣,雖然不能算優(yōu)秀,但也不能說太差,我覺得至少還是過得去的。那么問題出在哪兒呢?難道是老師的要求太高了?
據(jù)了解,老師為他們出了兩個題目,一個是關于清明節(jié)掃墓的,另一個是通過掃墓來緬懷親人,回憶往事的。既然如此,孩子當然有選擇的權利。于是,這個四年級孩子就寫了為太婆(準確地說,應該是外太婆)掃墓。而這個太婆在他三歲時就去世了,留在他腦子里的印象是很少的,而且是很模糊的。所以,孩子比較聰明地采用了“避實就虛”的方法,側重于寫掃墓的過程,而稍微帶一點“往事”。據(jù)家長說,老師對此很不滿意,好像老師更希望學生在作文中來回憶往事。
照理,老師是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的。學生寫作就應該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寫。但是,我們必須考慮一點: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呢。作為老師,必須照顧到孩子們的實際情況。
為此,我覺得有兩點很有必要提出來討論一下:
一、既然出了兩個題目,只要學生沒有超出范圍,就可以選擇其中一題來寫,老師就應該允許,而不能以自己的愛好來要求學生。
二、作為尚未成人的孩子,尤其是小學生,生活經歷有限,面對掃墓、緬懷這樣的話題,本身就有點屬于“禁區(qū)”(掃烈士墓,緬懷先烈除外)。如果孩子有太多這方面的往事可說,恐怕才是真正的不幸呢。譬如上述孩子才四年級,清明時還算是去掃了墓,總算有點話可說。但被祭奠的太婆在他3歲時就去世了,你叫他有多少東西可以回憶呢?如果硬要他來寫這方面的內容,那就只有“虛構”了。而對于還不知道如何處理真實與虛構(或改編)的關系的孩子來說,恐怕只有兩個結果:或者不知如何著手,或者胡編亂造。以至于出現(xiàn)了很好笑的情節(jié):我模糊中記得,在我1歲時剛開始學走路時,太婆如何如何……
為了順應老師的要求,他在盡量“編”關于對太婆的記憶。但不小心露了“馬腳”。1歲時的情景還能記得?后來,我為他作了技術處理:3 歲左右的“往事”用模糊記憶;更早的往事,通過其他親人(比如父母、外公外婆等)的介紹,比方說:“媽媽告訴我”,或者“我聽外婆說”。
另外有一個孩子也是為太公去掃墓,而他壓根就沒有見過這個太公。你說叫他如何回憶往事?報紙上是有許多這方面的文章,也有的孩子確實經歷了這樣的大悲大痛,他們可以寫,而且寫得很真摯,很感人。但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這樣寫啊。
所以,我說,我們老師出題也好,具體要求也好,都要“通情達理”,而不要讓孩子為難。當然,我相信,這幾位老師并不是故意為難孩子,只是“無心之過”,當時沒有考慮太多,沒有想到這些“特殊情況”而已。
那么清明節(jié)作文到底該如何寫呢?這個問題仍沒有回答。因時間關系,我只能套用一句老話了:且聽下回分解。